课件编号20330770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2204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1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 cover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设计说明 20世纪20年代,列宁根据国情,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后,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苏联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联模式形成了。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对比教学,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目标 1.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苏联的工业化成就、农业集体化的内容及苏联模式。 2.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理解这一政策实行的必要性。 3.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 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1920年年底,苏维埃俄国面临严重危机,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为缓解危机,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苏联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的 二、预习检查 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影响。 三、学习任务一 新经济政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相关史事”中的内容,思考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在经济上实行的政策及起到的积极作用。 学生回答: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积极作用: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列宁在这段话中反思的是什么政策 材料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学生回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苏维埃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学生回答:主要原因是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引发社会矛盾加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的内容,找出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领导人、主要内容和影响。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梳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征收粮食税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方式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并提问“图表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 下面为1913—1925年苏俄(联)农业生产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 下面为1913—1926年苏俄(联)工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总产值(亿卢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 100 13.8 75.5 108.1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学生回答: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形式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既便于学生直观地记忆关键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知道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通过研读材料,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学习任务二 苏联的工业化 教师讲述: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绘制时间轴,梳理苏联名称的演变。 学生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