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透过荒诞看现实 ———《促织》《变形记》联读 蒲松龄 卡夫卡 东莞四中将举行“社会对人异化”主题研究学习活动。主办方提供了两份资料,请你通过研读材料,探究和解决问题。 情景导入 任务一:查找资料背景 主办方提供的资料为《促织》和《变形记》。请大家在正式研读之前,找一找这两份资料的背景,例如作者、出处等。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 蒲松龄天资聪明,学问深厚。19岁连中科举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71岁始补上岁贡生,一生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饱尝世情,对清初政治黑暗有所认识,但思想比较复杂、矛盾。 作者简介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花妖狐媚和畸人异行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在蒲松龄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共短篇小说491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清初统治者注意整顿吏治,但不能彻底扫除贪官污吏,更不能消灭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蒲松龄写作的《聊斋志异》,从侧面反映了清初统治者对人民的镇压与剥削。他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封建官吏横行无忌,豪绅恶霸鱼肉乡里,底层人民大众哀告无门的社会面貌,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促织》一文中有所体现。由于清代大兴文学狱,故作者只能借用讲前朝故事的手法,显得隐晦曲折。尽管如此,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在封建社会仍具有普遍意义。 写作背景 弗兰兹·卡夫卡(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奥匈帝国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卡夫卡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作者简介 任务二:初读资料 请大家一起阅读材料,总结两个故事分别写了什么。 《促织》:人化为蟋蟀的故事。 《变形记》:人变为甲虫的故事。 促织 (清)蒲松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 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 崇尚、喜好 斗蟋蟀的游戏 于 状语后置:于民间征 本来 固 陕西 华阴县令 谄媚、巴结 蟋蟀 否定判断句 之 其 征收 名作动, 有才能→勇猛善斗 责令 其 此 里: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 顾炎武《日知录》:“以县统乡,以乡统里。” 里长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街市 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抬高,使…高昂 值 囤积 <动> xiá 狡猾、奸诈 征收、摊派 凭借、利用 成年男子称“丁”,女子及未满十六岁的男子称“口” 往往 索取 zhé <使…倾尽> xū 官府的小吏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固定结构:有……者 有(个)…的/有(个)…的人 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卖卖物出手→考取 操……业:从事……行业 往往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 nè 迂拙而又不善于言辞 <被> 积累、逐渐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