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专题五 信息类阅读 2025年高考专题复习 任务1 信息理解与推断 知识萃取 信息类文本阅读要求的一个基本能力就是信息处理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梳理信息、比较信息、 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高考时,还考查利用文本信息进行推断,利用文本信息解决文本内和文本外的某些 问题。 解答该任务的客观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种设误陷阱:信息遗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先后倒置、 表述绝对、答非所问、指代有误、观点混淆、主次混淆、或然必然混淆、未然已然混淆、因果关系错乱、忽略条 件或强加条件造成判断错误与推理牵强等。 该任务的主观题,一般既需要筛选,又需要整合,常见考法有概括侧重点、寻找原因、说明表现、梳理过程、 提出对策、总结特点、比较异同等。解答该任务的主观题,通常有两种方法:①“摘取法”,即摘取、加工文中的 关键词句;②“提炼法”,即独立概括文意。两种方法要结合使用,但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往往能从文中找到 现成的词语甚至句子组织成答案。 专题学习任务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反映出的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古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业耕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如何不违农时,如何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两千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二十四节气是科学的,在中华民族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在指导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及气象研究。 在农耕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农耕生产节奏与大自然节律是同步的。所谓大自然节律,就是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所谓农耕生产节奏,就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标示的气候变化,迄今仍是中国人和自然之间漫长的农耕关系的续演,其中的传承意义深远而厚重。 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 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对于当代的中国人,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因为,它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自然认知的独特性、适应自然的实践活动之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 (摘编自谭汝为《“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 材料二: 立夏过后,小满翩翩而至。小满是一个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节气。《说文解字》将“满”字释为“盈溢”,有“充满”“饱和”“足够”之意。“小满”,顾名思义,有着“满而不足”“满而不盈”的含义,物盛则衰,物极必反,是古人对天道的理解,也是训诫后代的哲学。《红楼梦》十三回里,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曰:“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由此看来,小得圆满,才是人生好的境界。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首席专家萧放向记者介绍,“小满”节气名称的由来与农作物的生长态势有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萧放解释说,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同时也是孟夏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农作物小有收获,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正是籽粒灌浆饱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