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1939

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押题猜想(四川成都专用)(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97231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押题,猜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押题猜想(四川成都专用) (高分的秘密武器:终极密押+押题预测) 押题猜想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押题猜想二 民生之计国运之基 5 押题猜想三 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 12 押题猜想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17 押题猜想五 维护国家统一 24 押题猜想六 对外交往 29 押题猜想七 五育并举 34 押题猜想八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39 押题猜想九 战争与世界格局演变 44 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中专题,可直接跳转到对应页码 押题猜想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图是青岛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北魏丈八佛”。这两尊佛像的服饰十分有特点。我们一般将这种服饰总结成:“褒衣博带”。“褒衣博带”原是领有袖的传统汉族儒服,在佛像上的体现是披着袈裟,外观与汉服有相似的形式。这两尊佛像可以用于研究北魏时期(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石窟艺术的高超 D.北方人口的南迁 【答案】B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北纬佛像“褒衣博带”原是领有袖的传统汉族儒服,在佛像上的体现是披着袈裟,外观与汉服有相似的形式。”可知北魏在修建佛像时运用了中原的风格,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B项正确;江南地区的开发属于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北魏佛像穿着汉族儒服无关,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北魏时期“褒衣博带”原是领有袖的传统汉族儒服,在佛像上的体现是披着袈裟,外观与汉服有相似的形式。而非体现石窟艺术的高超,排除C项;北方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但是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比如胡汉观念趋于一致等,排除D项。故选B项。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高频考点,在价值导向上突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辉煌灿烂,承传不绝,长期领先世界,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置新问题,进行考查,渗透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有利于为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1.如图所示的文物,是对古代金石文字有研究的王懿荣先生于1899年在中药龙骨中发现的非籀非篆的古文字,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该古文字被发现的历史价值是( ) A.印证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证明所有历史文物记录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C.见证该古文字是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文字 D.说明该古文字已完全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A项正确;甲骨文无法证明所有历史文物记录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排除B项;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但无法见证该古文字是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文字,排除C项;说明该古文字已完全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说法过于绝地,还没有完全具备,只是基本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排除D项。故选A项。 2.同学们以“纵横诸子百家·思想比辩天下”为主题开展讨论会。他们收集到如下诸子百家的言论。从中反映出他们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和谐共处 B.崇尚节俭 C.以民为本 D.无为而治 【答案】A 【解析】根据第一幅图“天法道,道法自然”可得出是老子的思想;根据第二幅图“斧斤以时入山林”可得出是孟子的思想;根据第三幅图“兼相爱,交相利”可得出是墨子的思想;根据第三幅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得出是孔子的思想,这四个人物的思想都体现出和谐共处的理念,A项正确;崇尚节俭是墨家的思想,与其他三个人物无关,排除B项;以民为本是孔子的思想,与其他三个人物无关,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与其他三个人物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唐朝及其以前的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宋朝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出现这一变化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