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329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四)《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73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神州
  • cover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是由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创作的一首民歌,这首歌曲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颇具传奇色彩,源于王洛宾在1939年参与拍摄电影《民族万岁》时的一段经历。在拍摄过程中,他认识了藏族姑娘卓玛,并为她创作了这首歌曲。这首歌融合了藏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民歌的元素,展现了王洛宾对青海各族民众的深厚情感。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用抒情,委婉的情绪演唱歌曲,了解音乐家王洛宾。目标二:分析歌曲音乐要素及情感表达 目标三:通过学唱歌曲,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引导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舒展优美的特点。 【难点】 用正确的发音技巧唱好变化音。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来唱,你来猜,师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学生猜歌名,这些歌曲都是王洛宾收集、整理、创作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洛宾的一首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王洛宾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 感知歌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强烈民族特色的民歌。 1. 旋律简洁:歌曲的旋律简单而富有节奏感,能够很好地烘托出唱者的情感,使得歌曲易于传唱,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2. 诗歌形式:歌词采用了四句小调诗的形式,这种结构紧凑,有助于表达清晰而深刻的思乡之情。 3. 民族特色:歌曲以哈萨克族民歌为题材,在原有的哈萨克族民歌《白额》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改编,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才华和对民族文化的尊重。 4. 情感表达:歌词中蕴含的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如“家乡的树林,比别处的更安静”,直接触动人心,展现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5. 演唱技巧:在演唱过程中,吐字咬字非常重要,需要清晰有力,以避免含糊不清。同时,气息的支持也是关键,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表达情感,避免听起来像是在说话。 6. 韵律结构:歌曲有一定的韵律结构,这种结构的设计增加了歌曲的音乐性和艺术感染力。 (三)整体欣赏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2)再次欣赏 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是如何表现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 (3)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 学唱歌曲 (1)进行发声训练,以气带声,以声传情。 (2)老师跟着钢琴范唱歌曲。 (3)请同学们看谱例,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了解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升记号”,所表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 (4)跟琴识读乐谱,学唱旋律,用模仿的方法跟琴唱准变化音。 (5)填词唱歌:讲解唱歌中咬字和吐字的方法:中国的汉字拼音是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唱歌时要多关注韵母,比如“方”———fang,在演唱时声母f要短促,快速度地过渡到ang上,这就是声乐中的归韵。 (6)学生完整而有情感的演唱全曲。唱出前两段和后两段在表达内容上的区别,第一段体现青年对姑娘的真挚情感;第二段表达青年对姑娘的爱慕,要逐步推向高潮。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歌唱时气息的控制,口腔打开,微笑着歌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