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6125

5.2《边城(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45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选择性必修下教案】《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5.2 ※ 边城(节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清情节,品味人物含蓄、简明地表达内心感情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者及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乡土文学形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从小说质朴的人物描写、古老的风俗描写方面探究小说表现的人性美和小说的写作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边城》中所描绘的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 难点: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豆绿清澈的碧溪流水,静美和乐的茶峒古城,同着生活在其中的各色人等,在那热烈欢快的鼓点中散发出古朴之美,为我们构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图景。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笔触,走进这个田园牧歌式的诗意世界———《边城》。 二、写作背景 沈从文带着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热望,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身处虚伪、自私、卑鄙、懦弱、冷漠而又冠冕堂皇的都市,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唯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必须重铸我们的国魂。于是,他将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生在湘西,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有特殊的深厚感情。于是,他便用自己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西风俗画,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 三、作者介绍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部分作品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四、题目解说 “边城”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边地的小城。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小说的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第二部分:小说的第四章,插叙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划船,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 第三部分:小说的第五章,补叙第二个端午节翠翠与祖父看划船时认识了顺顺和天保的情景。 第四部分:小说的第六章,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六、全文分析 1.从全文来看,小说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等情节有什么作用? 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和捉鸭游戏,极具地域特色,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风土人情画,印证了这里的民风淳朴,而正是在这热闹的比赛中,作者让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顺顺、天保、傩送等相继出场,并在端午节的活动中展现其性格特点与情感爱好。为下文展开故事、塑造人物做好了铺垫。 2.如何理解第四章第32段中翠翠的“又吃惊又害羞”“默默”? “吃惊”的是傩送不但不记仇,反而派人送自己回去;“害羞”的是自己得到被自己误解的男子的帮助,心里有几分羞涩,有几分难为情。“默默”表明翠翠在心里回味这件事,傩送在她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让她的内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