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6402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25391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庆市,质量,版含,PDF,试题,化学
    6.我国某科研团队用钯基电催化剂将有机物甲转化成航空油乙(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xH2- Pd/C +yH2O △ HO 分 乙 A,甲分子存在顺反异构体 B.反应方程式中X=10,y=4 C.甲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乙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氨化硅可用作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由石英砂和原料气(含N2和少量O2)制备SiN4(粗硅中 含F、Cu的单质及化合物,高温氨化时杂质未参加反应)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焦炭 稀酸Y 石英砂→还原→粗硅→高温氮化→酸洗-→SN4 原料气→操作X 滤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还原时焦炭主要被氧化为CO2 B.“高温氮化”时N2作还原剂 C,“操作X可将原料气通过灼热的铜粉D.“酸洗”时,“稀酸Y”选用稀硫酸 &,已知反应:5NH4NO3=2HNO+9H2O+4N2↑,若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54gH20时,转移电子数目为5NA B.pH=1的HNO溶液中H的数目为O.1NA C.2.24LN2与0.1molC0所含的电子数均为1.4NA D.1L0.1mo/L的NH4NO3溶液中NH的数目为0.1NA 9.甲酸常用于橡胶、医药等工业。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C0和HO,在无、有催化剂 条件下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能1 0 H Q 量 C、+H H H 能 H +H* H--C+H:O H OH Eo Ee CO+H2O E CO+H20 +H体 E3 E1o 途径一 反应历程 途径二 反应历程 A.E1-E3>E4-E10 B.可以通过E1和E2计算HCOOH的总键能 C.途径二中H*参与反应,是该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 D.途径二中反应的快慢由生成 H 心0一H的速率决定 化学试卷第2页(共8页) 10.NiO的晶胞示意图如10题图甲所示。存在“缺陷”的氧化镍晶体NiO)如10题图乙所示(一 个N2+空缺,另有两个N2*被两个N+所取代,其晶体仍呈电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2 o2)P(o2) 0Ni24 o2(o) 10题图甲 10题图乙 A,Ni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s区 B.N0晶体中每个O2周围与它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2有6个 C.某氧化镍NiO)晶体中Ni3+与Ni2+的个数比为1:11,则x=0.96 D.NO晶体中与一个N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2构成的空间几何形状为正四面体 11.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Q、X、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M,结构 如图所示,其中只有X、Y同周期,X、Y基态原子核外电子中均有2个未成对电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Q B.电负性:Z>Y>X>Q C.化合物M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比值为5:2 化合物M D,Q、Y、Z能分别与X形成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12.光催化钠离子二次电池的应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该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负载 Na+ Na+ -S 2. 光 4 →充电 墨 Na+ Na+ 化 …放电 S2. 极 Na" Na' 离子交换膜 A,放电时,石墨为正极 B,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放电时,光催化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2e=I; D.充电时,当1molS 完全转化为S2时,离子交换膜右室电解质溶液质量减少138g 化学试卷第3页(共8页)高2024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 化学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3 6 7 B B C D 8 9 10 11 12 13 14 A D C D D c B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计58分) 15.(15分) 3d 4s (1) N个个 (2分) (2)SiO2、BaS0:(2分) (3)3Fe3t+Na+2S0+3H2O+3C03=NaFe3(S04)z(OHD6↓+3CO2↑(2分) (4)增大有机溶剂与粗硫酸镍废液的接触面积,提高铜萃取率(1分) 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萃取率(1分)稀硫酸(1分) (5)7.5(2分) 400℃~600℃ (6)400-600(2分) 6C0C03+02 2C004+6C02(2分) 16.(14分) (1)平衡气压,使浓盐酸能够顺利滴入烧瓶中(2分) 饱和食盐水(1分) (2)3C12+1+60H=6C+103+3H20(2分) (3)AB(2分) (4)①H、B、F(1分) E、C、G(1分) ②淀粉(1分)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溶液刚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