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8299

9.2《项脊轩志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006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项脊轩志 ,教学设计,格式,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项脊轩志》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项脊轩志》所写不过一间小屋,无非一些身边琐事、日常话语和寻常景物,却饱含深情。文章围绕“喜”和“悲”展开,志物怀人,悼亡念存,很能打动人心。文中一些细节,如项脊轩遭火不焚,“室坏不修”,复萁不居等,用语平淡而情感浓厚,阅读时要注意领会其中的妙处。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本,背诵全文。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作者善于选取细节表达深挚感情的写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和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善于选取细节表达深挚感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深刻感受作者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从古至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精神家园,它有时反映作者的志向,有时寄托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陆游的“老学庵”、沈从文的“窄而霉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归有光的这间小小的书斋,听听他的光阴故事,学习这篇被称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 第一部分:知人论世 1. 年龄相关的文化常识 襁褓qiǎnɡ 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两三岁的儿童 总角 垂髫tiáo:幼年的儿童 豆蔻年华:十三四岁的少女 及笄jī :十五岁的少女(女子成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 加冠,弱冠,甫冠:男子刚成年20岁 而立;不惑;知天命:男子30、40、50岁 花甲:六十岁 耆qí:六十岁以上 古稀:七十岁 耋dié :七十到八十岁 耄mào :八十岁到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2. 作者介绍 归有光,字熙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昆山(江苏昆山)人,明代著名散文家。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顺,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嘉靖四十四年(1565)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等。后人集其散文、诗歌成《震川先生集》。 3. 解读题目 归有光祖上居于昆山项脊泾,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这是他家庭变故和身世遭遇的见证,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喜悦和悲伤。“志”是文体的一种,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或“记”物,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志”则大多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 这是归有光十八岁时写的作品,三十岁之后,他又补写了附记。 4.“项脊轩”名字的由来 “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三重含义。 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 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5.探寻背景 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者十分昏庸腐朽,长期处于清贫生活中的他敢于正视现实,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时代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归有光的散文多以身边琐事着笔。 第二部分:初步感知 1. 诵读文本 观看诵读视频,全体齐读文本。 2. 翻译文本 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屋内仅一丈见方,只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上百年的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渗透漏下,雨水往下流;每当移动书桌时,环视四周没有可以挪置(桌案)的地方。(屋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