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9685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7《包身工》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363432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包身工,PPT,28张,课件,中册
  • cover
(课件网) 黑夜之后是黎明,越过苦难迎新生 夏衍 包身工 语言建构与运用 认识作者、了解作品及其写作背景,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运用情境化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研读文本,体会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及作者创作意图。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旧社会包身工遭受的“苦难”,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文化传承与理解 激发对包身工的同情心,感悟革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目标 认识作者 了解作品 总结案情 感悟革命 化身侦探 走近苦难 铭记历史 关照当下 01 03 02 04 教学目录 认识作者 01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此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用。浙江省杭州市人。 02 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 《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03 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浙江新潮》。日本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94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其实,20年代后期,我就着手收集包身工素材了,到了1936年才完成,前后历时达十年之久。1927年开始,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工会工作,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和微工人运动的同志,从他们口中,我了解了包身工制度和他们的遭遇,我觉得非把这个地狱揭开不可。为了看到包身工们早出晚归的上下班的生活,我足足打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半夜三,点来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杨树浦,混身于其中。这两个月,我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我本想写篇小说的,调查结束后,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 ———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 写作背景 了解作品 1936年,报告文学著作《包身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从而引发了世人对包身工的普遍关注。 报告文学 REPORTAGE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可以写人, 写事, 写问题。 新闻性:人物事件必须是真人真事,必须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具有一定时效性。 文学性: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择情等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细节、营造氛围等。 了解作品 近期,致远中学高二(1)班拟举办一场“文学大侦探”活动,该活动推出文学作品中多位“受害者”,其中有《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祝福》中的祥林嫂、《包身工》中的包身女工们、《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活动伊始,王探长发布“探员召集令”,邀请同学们做一回探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以上案件之一进行侦查,侦查流程需涵盖以下三个环节:建立受害者档案、锁定犯罪嫌疑人、援助受害者预案。你所在的小组决定对受害者“包身女工”展开侦查。 化身侦探 走近苦难 初读课文,筛选信息,寻找文中“不带虚构”“如实”的材料(“新闻事实”),填写受害者“包身女工”的人物档案,了解她们所遭受的“苦难”。 我本想写篇小说的,调查结束后,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 ———夏衍关于《包身工》的回忆 侦查环节一 建立受害者档案———观苦难之形 包身工档案 姓名: 性别: 别名: 年龄: 身份来历: 工作单位: 案情梳理 时间 真实遭遇 特点 4:15 起床 居住条件 4:30 早饭 饮食条件 5:00 上工 出行条件 穿着条件 工作环境 18:00 放工 劳后生活 工作时长: 工资待遇: 包身工 上海杨浦路东洋纱厂 农村少女 15/16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