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58708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游园》课件 (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5461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 《桂枝香 金陵怀古》 《念奴娇 过洞庭》 《皂罗袍》 登岳阳楼 ———杜甫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诗人已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再加上北归无望,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巨大痛苦的名篇。 创作背景 作品分析 思考1 《登岳阳楼》和上册的《登高》都是杜甫的诗作,两首诗都写于安史之乱之后,杜甫离开成都漂泊两湖期间,且两首诗都是登高之作。两首诗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 明确 都写了登高时所见所想所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 767 杜甫 768 思考2 颔联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 明确 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壮阔。 “坼”“浮”写活了湖水,表现了湖水 的力量美和动态美。 思考3 诗人登上岳阳楼,登高远望,想到了什么? 明确 个人 孤 老 病 国家 战 事 多 思考4 诗人为什么“涕泗流”? 明确 忧己忧国 思考5 两首诗还有哪些相似点? 情感上,都抒发了忧国忧己的情怀。 手法上,写景为抒情做铺垫。 明确 所见 (1-4) 所想 所为 (5-8) 叙登楼 写湖景 昔闻今上 浩瀚壮阔 所想 所为 孤老病 战事起 个人 国家 忧己忧国 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板书 所见 风 天 猿啸 渚 沙 鸟 落木 江水 肃杀 凄凉 所想 漂泊他乡 年老多病 自身多艰 家国多难 孤独失意 雄阔 多灾多难 自己 国家 悲 见: 闻: (1-4) (5-8) 所闻 铺垫 登 高 · 王安石 王安石,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相。因保守派的坚决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桂枝香》的写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作者二次罢相后退居金陵时,即熙宁年间。 从标题看,这是一首怀古诗。 写作背景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怀念古人来达到感慨兴衰、抒发情感、托古讽今等目的。 (1)结构: (a)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情 (b)临古地———写其景———抒己情 (c)临古地—思古人—写其景—忆其事—抒己情 (2)手法:用典、对比、借古抒怀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品分析 思考1 这首怀古诗采用哪种结构写作的? 明确 采用第三种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写其景—忆其事—抒己情 思考2 写了什么景?思了哪些古人?忆了他们什么事?填写下表。 景 人 事 澄江 翠峰 归帆 酒旗 白云 彩舟 白鹭 韩擒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