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65984

核心素养目标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241467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核心,素养,目标,18课,科技,文化
  • cover
(课件网)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邓稼先、袁隆平和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为人类幸福安康做出的动人事迹以史鉴今辩证看待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国家强大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2、时空观念: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 4、历史解释: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有效利用教材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课程标准: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学习 新课导入 战争中,麦克阿瑟狂妄地建议,美国应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 1954年,赫鲁晓夫(苏联领导人)在回答是否能在制造核武器方面予以中国帮助时说,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现在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只要苏联有核武器就行。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论十大关系》(1956年) 中国面临着什么威胁?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应该怎么办? 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做好圈点批注。 1.“两弹一星”具体指的是什么?它的成功有何意义? 2.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3.袁隆平为什么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4.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谁? 5.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谁?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什么是“两弹一星”? (一)两弹一星 人造地球卫星 一星 两弹 核 弹 导 弹 原子弹 氢 弹 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军事卫星…… 原子弹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 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还可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其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子弹更好,用途也更广泛. 核弹 导弹 人造卫星 能打 能打到 能打准 2. 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 材料1:1950年11月30日,美国合众社报道,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 ……1953年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 ———唐国东:《中国载人航天之路》 材料2: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材料3: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