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7044

第八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292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八,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 cover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和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理由:中国同盟会是孙中山领导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所以同盟会的成立、性质和革命纲领作为重点。 辛亥革命是中国20世纪的一次历史巨变,因为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它的历史意义是重点。 2.教学难点: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理由: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是成功的;但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又是失败的。让初二学生一分为二地对辛亥革命进行辩证评价,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教学策略 1.“情景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整合小结—巩固检测”教学法。 2.创设多种情境,学习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孙中山的有关史料。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PPT出示皇帝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哪个朝代出现的?学生:秦朝。教师:你知道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是谁?学生回答略。教师出示末代皇帝宣统帝图,那么是谁最终“把皇帝老子拉下马”的? 学生猜测并回答,然后教师:是孙中山。你对孙中山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那么他是怎样把皇帝拉下马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辛亥革命》。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皇帝图片,以直观的形式来引出敢于把皇帝拉下马的孙中山,一下子切入主题。 (二)自主学习 教师:孙中山为“把皇帝老子拉下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创建了兴中会和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请据提纲自学。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成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时间、地点? (2)同盟会成立时间、地点?大会选举谁为总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同盟会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三民主义”? 2.武昌起义 (1)描述武昌起义的过程。 (2)“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及过程。 (3)武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本课基础知识。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对照自学提纲,小组内质疑更正,让学生初步记忆8分钟,同桌间对照提纲互相提问。 2.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1)完成表格,并让生生合作区分两个革命党的时间、地点、性质。 3.请对照课本中同盟会纲领与《民报》中的三民主义,你能弄清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吗?学生把空格填好后,教师出示答案: 4.图说历史:观察下列1-5幅图,回答问题: (1)观察图1与图2,写出武昌起义时间:____,结果:_____。从武昌首义中你学到什么精神? (2)阅读图3,写出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的时间、地点分别是? (3)1912年是民国一年,1927年是民国哪一年? (4)读图4与5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么看?理由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要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评价历史事件。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