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76625

【核心素养目标】第五单元国乐飘香—《彩云追月》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7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98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音乐,初中,人音版,格式,教学设计
  • cover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国乐飘香》之《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国乐飘香》之《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国乐飘香》之《彩云追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旋律: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已经对旋律有了基本的认识,本节课将通过《彩云追月》这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律的构成和表现力。 2. 节奏: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已经对节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节课将通过《彩云追月》这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和表现力。 3. 情感: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已经对情感有了基本的认识,本节课将通过《彩云追月》这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情感在音乐中的表现和传达。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具体包括音乐素养、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1. 音乐素养:通过对《彩云追月》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提升音乐素养。 2. 审美素养:本节课通过欣赏《彩云追月》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3. 人文素养:通过对《彩云追月》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创作过程的了解,学生可以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提升人文素养。 学情分析 1. 知识层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音乐的基本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包括旋律、节奏、音色等。然而,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深入了解和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本节课将通过《彩云追月》这首歌曲,让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能力层面:学生在音乐欣赏和演奏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音乐作品的深入分析和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深入分析《彩云追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素质层面: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但部分学生在音乐鉴赏和创作方面的自信心不足。本节课将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4. 行为习惯层面: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整体良好,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然而,部分学生在音乐实践环节中,可能会因为紧张或缺乏自信而表现出拘谨。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在音乐鉴赏和创作方面的不足,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彩云追月》这首歌曲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课堂开始时,我会通过讲授法介绍《彩云追月》这首歌曲的背景、创作过程以及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首歌曲的基本认识。 (2) 讨论法:在讲授的基础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彩云追月》这首歌曲的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案例研究法:我会选取一些与《彩云追月》风格相近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加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项目导向学习法:在课程的实践环节,我会设计一个音乐创作或演奏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验和理解《彩云追月》的音乐元素。 2. 教学活动设计: (1) 角色扮演:在讲授《彩云追月》的背景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