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84006

2024贵州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中国古代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共16张PPT)

日期:2024-06-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17199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中考,2024,政权,16张,课件,交融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古代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概览 1 双线模式学考点 2 单元重点随堂练 3 单元概览 历史时序 200年 中国: 208年 220年 221年 229年 266年 280年 316年 4世纪后期 420年 439年 494年 589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魏国建立 蜀国建立 吴国建立 西晋建立 西晋 统一 西晋灭亡 东晋建立 东晋灭亡 隋统一全国 两晋时期 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 北魏统 一北方 孝文帝 迁都 洛阳 三国时期 法兰克 王国建立 481年 西罗马 帝国灭亡 476年 罗马帝国分裂 4世纪末 世界: 民族交融 317年 北魏建立 单元导语 (1)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 (2)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线1·要素学考点 双线模式学考点 1 考点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局面 2011版课标: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 之战 概况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兵败北撤 影响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 鼎立 局面 形成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汉(蜀汉)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9年 孙权 建业 影响 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 2 考点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人口南迁 江南地区的开发 2011版课标: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人口 南迁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人口 南迁 北方人口南迁 概况 (1)八王之乱导致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 影响 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江南 地区 的开 发 原因 (1)政治因素:南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南方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2)经济因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3)自然因素: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 地区 的开 发 表现 农业 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实行农业多种经营,使江南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 手工业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 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3 考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1版课标: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目的 移风易俗,巩固统治 领导人物 鲜卑族拓跋宏 内容 迁都移民 494年迁都洛阳,把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推行汉化 (1)讲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3)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 (4)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影响 (1)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社会的进步 《北魏帝王出御图》 【要点】改穿汉服,促进了民族交融 4 考点 祖冲之 书法艺术 北方农业技术 农历 2011版课标: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