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85714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355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课,隋朝,统一,灭亡,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课题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程标准①内容目标: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②认知目标:能说出知道隋朝的贡献以及短命的原因。③课标解读:隋朝作为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王朝,在它建立的37年里,采取了很多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的措施,特别是隋朝创建了科举制度和开通了大运河。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但很快它因暴政而亡。学生要着重理解隋朝统一的意义,并能够说出科举制的影响,并能够用客观公平的态度评价大运河,分析隋朝短命的原因。本课课标共分为四点核心内容,第一点“知道隋的统一”———内容: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朝统一的意义;认知程度:记忆;第二点“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内容:科举制度的创设,进步意义;认知程度:记忆、比较、分析;第三点“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内容:开通大运河的概况和影响;认知程度:记忆、评价;第四点“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内容:隋朝灭亡的原因,明确“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知程度:分析。 教学内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该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本课内容包括四个子目,讲述隋朝的兴衰,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第一目是“隋的统一”,介绍了隋朝建立、统一南北,以及隋文帝的治理措施等内容;第二目是“开通大运河”,介绍了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时间、目的、概况、意义等;第三目是“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创立;第四目是“隋朝的灭亡”,讲述了隋炀帝的暴政。学习这四个子目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王朝,它的统一不仅仅是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而是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了南北文化,将多元民族重新融合为华夏一家,顺应了历史发展大趋势,它是魏晋南北朝的出口,也是唐朝勃兴的起点。其次,隋朝根据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制度本身的发展,创立科举制,不论家庭出身,按照才学标准选官。隋朝对政治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后世各朝制度的基础。与此同时,隋炀帝在强盛的基础上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但由于很快超出了农民负担的极限,隋朝最终因暴政而亡。本课作为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揭开了隋唐史的发展序幕,不仅仅讲述了隋朝的兴衰成败,帮助学生树立辩证思考的能力,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对学生学习和理解后世唐朝的诸多举措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历史充满了兴趣,且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部分历史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思维,已经初步掌握了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法,这就为本课评价隋炀帝及大运河的意义奠定了基础。此外,学生在阅读古文、提炼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升,因此同七年级上学期相比,可更一步引入史料,锻炼其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够全面,对历史逻辑的把握尚有不足,因此难以从深层次角度理解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教师需适时进行引导提点。且由于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可适当辅以图片、视频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能归纳写出隋朝统一的意义。(注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