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美妙的人声 ———《我爱你中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我爱你,中国》是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叶佩英原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1979年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1980年,在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中,该曲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1983年,获得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1984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歌曲集。2019年6月17日,该曲入选中宣部选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对全班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美德,激发全体同学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深刻体会祖国的伟大为祖国骄傲。 2.懂得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就得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3.通过历史的回顾,让大家懂得尊重祖国,热爱祖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历史的回顾,激发全体同学的爱国热情,让大家懂得尊重祖国,热爱祖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百多年前,《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李大钊的一篇文章 《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先生在文章里预言“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时光飞逝如今在浩瀚太空中在广袤大地上在无数个时空定格里总有一抹红色让人过目不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歌曲———《我爱你,中国》 (二)整体欣赏 1.作曲介绍 《我爱你,中国》的作曲是由著名作曲家郑秋枫完成的。郑秋枫出生于1931年辽宁丹东,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毕业于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音乐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进修班。历任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副团长、总艺术指导;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五届主席。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原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六届名誉主席。1987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音乐家,举办多次个人作品音乐会。2019年10月28日,获“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荣誉称号。 2.歌曲鉴赏 《我爱你,中国》歌词采用中国传统词律“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一咏三叹,字句凝练。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春苗秋果、森林山川、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满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歌曲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引子性质的乐段,节奏较自由,气息宽广,音调明亮、高亢,旋律起伏跌宕,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大地而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第二部分是歌曲的主体部分,节奏较平缓,旋律逐层上升,委婉、深沉而又内在,铺展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使“我爱你,中国”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第三部分是结尾乐段,经过两个衬词“啊”的抒发,引向歌曲的最高潮。末尾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在高音区结束,倾泻出海外儿女对祖国满腔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曲调起伏迂回,节奏自由悠长、与第一部分相呼应。 3.艺术特色 「曲式结构」 将抒情手法作为主要的曲式构造,将F大调作为基础持续发展。由引子到尾声,整首歌曲运用单三部曲式,使听众听过歌曲的精华部分后出现流连忘返的现象。 「旋律特征」 运用强有力的抒情写法使曲目中的旋律拥有情感,全曲的旋律展现着平稳发展的状态。不论是听众或演唱者都可以在引子的部分高度体会曲子的豪迈,第三个音将歌曲推向第一个高潮,使人的情绪变得兴奋激昂。然后曲目的音逐步下降使人体会到自身幻化成了在天空中飞翔的百灵鸟,俯瞰着祖国的壮阔河山。第五小节将曲目的音推向了最高音,运用坚定不移的语气演唱的歌词,将人们热爱祖国、思念祖国的情感进行了有效描述。 「伴奏特征」 整首曲子的抒情手法强劲有力,这使其旋律具有很强的情感性,整首曲子的旋律线条呈现出较为平缓的态势。这首曲子在引子部分运用了跨度颤音,跨度颤音使曲目的豪迈气势得到增加,促使听众迈入歌曲状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