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89673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大国韧性”导写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57次 大小:288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大国韧性,导写
  • cover
2024年陕西省菁师联盟高三5月大联考“大国韧性”导写+名句素材+范文4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3年8月29日,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毫无预兆地宣布开售,取色自青藏高原的雅川青、来自新疆帕米尔高原的白沙银、源于云南紫芽茶树的南糯紫、象征青海黑独山雅丹地貌的雅丹黑,瞬间一机难求,题为“致敬奔腾不息的力量”宣传片也迅这火遍全网。雅鲁布江从青藏高原出发,蜿蜒的青色脉络融合无数支流:奔至扎曲大拐弯,面对艰险,全力以赴、奔涌向前:江川汇聚,山河同心,这才有了轻舟川行万里,已过万千重山。短短46秒,是华为手机的发展简史,更是我们“大国韧性”的生动写照。什么是“大国韧性”,为什么中国有韧性......动荡与机遇并存,需要我们充满韧性、从容面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命题思路】 “韧性”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话题之一,2019年北京语文高考也出了“文明的韧性”这道作文题。但这些题目中的“韧性”的含义相对笼统。这道题则提示考生可以对“韧性”进行更具体更深人的思考。 首先要思考“什么是大国韧性”。韧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强大”,而是指面对失败、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特别强调顽强持久以及遭遇挫折后的成长。考生在作文中不必给出明确的定义,可以用合理举例的方式展示自己对韧性的理解。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也在一次次残酷的斗争中磨练出了“韧性”,我们可以以时间为轴,在历史的坐标中探寻中华文明的“大国韧性”。 中国的韧性来自巨大的体量:广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市场潜力,这是大国韧性的物质基础,材料中“青藏高原的雅川青、来自新疆帕米尔高原的白沙银、源于云南紫芽茶树的南糯紫、象征青海黑独山雅丹地貌的雅丹黑”提示了这一方向。中国的韧性来自悠久的历史: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始终延续,从未中断,这使我们具备了从失败中崛起的经验,造就了我们能正视和直面失败与挫折的文化心理,材料中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就可以看成历史长河的象征。中国的韧性来还自“江川汇聚,山河同心”的文化基因,深藏在中国文化底层的“尚合尚同”的传统,使我们在遭遇困难时强调万众一心、和衷共济,这让我们具备承载和对抗更大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也可以从平时的积累出发,从其它角度阐释“为什么会有韧性”。 【立意方向】 传承与创新: 立意点: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的命名灵感来源于中国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色,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体现了华为在技术创新中融入本土文化的创新精神。 论述方向:可以讨论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同时保持科技创新的活力,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坚韧不拔的精神: 立意点:通过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的发布和宣传片,可以提炼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华为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品质。 论述方向:可以探讨坚韧不拔精神在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和弘扬这种精神。 大国责任与担当: 立意点:华为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通过其产品和宣传片展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在动荡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需要保持大国韧性,为世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述方向:可以讨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以及如何在全球舞台上展现中国的力量和智慧。 自然与科技的和谐共生: 立意点: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的命名灵感来源于自然风光,这体现了自然与科技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论述方向:可以探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保持与自然环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