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90033

历史(北京卷)-决战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65771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北京,决战,2024届,中考,考前
  • cover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北京卷) 历史 (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 A.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2.下图是根据远古人类考古遗址绘制的复原画。至今,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还在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修建这种房屋的远古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如图,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图片和这段史料记载共同反映的是战国后期的水利工程( )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隋朝大运河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A.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B.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废除了中央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5.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 ”处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6.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他搜集到“金榜题名”、“连中三元”、“十年寒窗”等成语,请你判断他研究的是古代哪一制度(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的朝代是( ) 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8.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契丹族—阿骨打—辽 B.女真族—阿保机—金 C.党项族—元昊—西夏 D.蒙古族—铁木真—元 9.下面是某同学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做的读书笔记,据此推断他阅读的著作是( ) 著作:_____时期:清代作者:曹雪芹(前80回)、高鹗(后40回)内容: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记载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地位: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10.为拓展学生思维,某中学开展了“思维导图主题命名”活动。如下图最恰当的“主题”是( ) A.中国近代沦为殖民地的过程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 D.中国近代主动开放的过程 11.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的思想主张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1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图1、图2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13.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14.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追溯其历史源头与逻辑起点,下列党的精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延安精神 铁人精神 特区精神 探月精神 B.铁人精神 延安精神 探月精神 特区精神 C.特区精神 延安精神 铁人精神 探月精神 D.铁人精神 特区精神 延安精神 探月精神 1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