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90047

历史(统编版全国通用卷)-决战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4032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2024届,一卷,最后,考前,中考
  • cover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统编版全国通用) 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井”原指从地面往下挖成的能取水的坑洞。古人通过生活实践,既懂得挖井获取水源,又认识到井水比江湖塘之水更为清洁卫生。下图是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复原图。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使用木结构水井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如图所示内容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在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指的是( ) A.尧舜禅让 B.诸侯争霸 C.国人暴动 D.百家争鸣 4.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5.隋统一之初,原陈朝的强宗大族仍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与隋中央之间存在比较尖锐的矛盾冲突。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隋炀帝时( ) A.兴兵灭陈朝 B.设置安西都护府 C.开通大运河 D.完善三省六部制 6.631年,皇太子举行冠礼,因“恐妨农事”,唐太宗将冠礼的日期由春耕大忙的二月,改为秋后的农闲时期。唐太宗还将保证农时作为一项规定写入相应的律法明文。这表明唐太宗( ) A.主张休养生息 B.注重农业生产 C.强调依法施政 D.倡导戒奢从简 7.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促进了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对外交往的史实相符的是( ) A.张骞———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玄奘———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D.郑和———西行天竺,学习佛教文化 8.下图是宋杂剧《眼药酸》的表演场景。在宋代,杂剧以及其他演艺活动在城市里大为盛行,供其集中表演的固定场所是( ) A.瓦子 B.大理寺 C.驿站 D.紫禁城 9.明朝末年曾流行这样的歌谣:“宰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歌谣中的“闯王”( ) 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C.在北京建立起大顺政权 D.联合吴三桂灭掉了明朝 10.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展现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传教士依约深入内陆地区。这些活动( ) A.进一步传播了西学 B.为殖民扩张提供服务 C.促进了国人的觉醒 D.促使中国融入到世界 11.照片是历史记忆的载体。如图所反映的共同历史记忆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12.甲午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这(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19世纪末的状元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