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90080

第一单元春之声 《渴望春天》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27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309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一,2023,七年级,音乐,初中,人教
  • cover
《唱歌 渴望春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用轻快、自然的声音正确、流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2. 理解歌曲表达的欢乐、喜悦的情绪,能够用肢体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 通过对春天的欣赏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理解并表达歌曲的情感。 2. 难点: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括春天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素材。 2. 乐器(如钢琴、手风琴)和伴奏带。 3. 歌词卡片和记号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音频,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的情绪和结构。然后提问:“这首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回答出“欢快”、“充满希望”等词汇,以此引出课题。 2. 歌曲学习: (1) 节奏学习:通过音频播放和教师示范,让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并进行拍手练习。 (2) 歌词学习:教师逐句传授歌词,并诠释歌曲中的关键词汇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3) 歌曲演唱: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音准问题。 3. 拓展延伸: (1) 音乐知识:介绍歌曲的作曲背景和音乐风格,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 (2)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春天带来的希望和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改编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教室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世界。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并理解歌曲的内涵。 2.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并理解歌曲的内涵。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以及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需要准备教学用具,如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等。 2. 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歌曲,并进行试唱,确保教学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4.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和演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征和美好的地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歌曲《渴望春天》。 (二)新歌学习 1. 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跟唱。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去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教师弹奏钢琴伴奏,学生轻声唱谱。帮助学生稳固唱谱技能,提高演唱的准确性。 3. 小组讨论: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4. 展示歌曲的意境,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三)歌曲表现 1. 分角色演唱: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分别扮演春小姐和小鸟等角色,提高演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段春天的诗朗诵或者画一幅春天的画,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3. 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教师给予评判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大心和表现欲。 (四)教室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友谊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关注自然、热爱音乐,不息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五、课后作业 请同砚们在家中用漂亮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演唱《渴望春天》,并将这首歌曲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共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