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92918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23413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州市,吴江区,中考
    初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试卷 历史 2024.0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两大题(即选择题、材料解析问答题),共6页,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50分钟,总分50分。 2.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填涂,填空、材料题的答案均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相对应的位置上,否则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并在答题卷相应的地方填涂。(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颛顼、帝喾、尧、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人共同始祖。这种观念有利用于 A. 消除民族矛盾 B. 促进边疆开发 C. 加强君主专制 D. 强化民族认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司马迁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各民族的共同祖先,这一观念有助于增强各民族统一的民族意识,强化民族认同,故选D;材料中的观念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但不可能消除民族矛盾,因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差异和民族矛盾,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认同,没有涉及到边疆开发和君主专制,故排除BC。 2. 苏州博物馆核心展区有一把剑,小王同学在观察后做出的正确推断是,该剑( ) 现象描述 得出推断 A 长58.3厘米,身宽5厘米,格宽5.5厘米,茎长9.4厘米 用于祭祀 B 剑身大部分覆盖绿色锈迹,部分泛出金黄色 材质为黄金 C 剑身有菱形花纹,剑首有13道同心圆 铸造技艺最高 D 剑身近格处有铭文10字“工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 铸造于春秋时期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吴王夫差是春秋晚期吴国君主,由材料“剑身近格处有铭文10字“工吴 王夫差自作其元用”说明这把剑铸造于春秋时期,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这把剑是吴王夫差剑,不是用于祭祀,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吴王夫差剑是青铜剑,不是黄金铸造,排除B项;材料没有把越王夫差剑与其他剑进行比较,无法知晓铸造技艺是否最高,排除C项。故选D项。 3.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木简中,有当时官员编写解释法律名词术语的手册《封诊式》,例如杀人要区分是故意杀人还是过失杀人再定刑,上述发现( ) A. 反映秦朝实行“仁政” B. 可用于研究秦朝法律制度 C. 说明秦朝最早确立刑法 D. 证明了秦朝实行残暴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有当时官员编写解释法律名词术语的手册《封诊式》,例如杀人要区分是故意杀人还是过失杀人再定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木简,作为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秦朝的法律制度,B项正确;秦朝建立后的一些施政措施很大程度上是暴政行为,而不是“仁政”,排除A项;题干只是反映木简中关于秦律的相关内容,没有对比,这不足以说明秦朝最早确立刑法,排除C项;题干只反映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发现秦代法律文献中的记载,体现了严格的法律程序,不能证明“秦朝实行了残暴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4. 《东京梦华录》记载:自州桥南去,至朱雀门,白肠、红丝……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彩。据此反映宋朝( ) A. 商品经济繁荣 B. 市民生活富裕 C. 奢靡之风盛行 D. 社会阶层分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彩”可知,北宋的东京开封小吃店众多,这反映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A项正确;材料只展示了小吃的众多,没有展示市民的购买情况,无法反映出市民生活富裕,排除B项;题干没有展示市民购买商品浪费的情况,无法反映当时是否盛行奢靡之风,排除C项;题干没有通过一部分人能买得起而另一部分人无法购买的情况反映当时社会阶层分化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5. 根据《松江府志》记载:“(明朝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