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0872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二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13300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二校,中考
    2024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模拟试题(二)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图片共同呈现的主题可以概括为( ) A. 古老中原,文化绵延 B. 盘庚迁殷,王朝中兴 C 中华帝都,尽出河南 D. 河洛古国,文明之源 2.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学生由五经博士负责教授,以《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学成后经考试分等第录用为官。这一做法( ) A. 解决了王国问题 B. 保障了经济繁荣 C. 提高了儒学地位 D. 延续了百家争鸣 3. 公元前118年大致位于下面年代尺中的(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4. 唐代诗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中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此河”。诗句意在说明大运河( ) A. 耗尽隋朝人力物力 B. 导致隋朝走向灭亡 C. 促进隋朝对外交往 D. 对百姓有利也有弊 5.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这些史实共同反映的现象是( ) A. 商业空前繁荣 B. 科技技术发达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区域贸易频繁 6. 《明史》记载某一历史事件时写道:“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一历史事件应该是( ) A. 明成祖建立东厂 B. 郑和下西洋 C 葡萄牙占据澳门 D. 李自成起义 7. 明末清初,汇票作为汇兑的工具已有流行。乾隆、嘉庆以后,汇兑业务发展迅速,专营汇兑的票号应时产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印刷技术提升 B. 君主专制强化 C. 耕地面积扩大 D. 商品贸易发展 8.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作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一说法( ) A. 站在正常贸易的角度 B. 试图去掩盖侵略的本质 C. 点明了清政府的落后 D. 指出了中国的战争责任 9. 学者卜宪群认为:它的革命实践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传统腐朽的专制制度的反抗和控诉,但并没有创造出新的社会形态来使中国走出中世纪式的黑暗政治。材料评述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 10. 阅读下面1914—19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统计表,其内容说明了(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 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 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 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 5000多万元 A. 辛亥革命成功的影响 B.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背景 C. 军阀割据混战的危害 D. 国民革命取得的成果 11. 宋庆龄在回忆孙中山的某一重大决定时说,他认为国民党好比一个就要死的人,这种合作将会加强和恢复它的血液的流动。这一重大决定是( ) A. 发动武昌起义 B. 进行反袁斗争 C. 促成国共合作 D. 革除社会陋习 12. 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进行改造,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这段话论述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赎买政策 C. 政企分开 D. 股份制改革 13. 全国各地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讨论从1954年6月16日到9月11日,历时近3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5亿人……在讨论中,全国人民对宪法草案共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材料说明这部宪法( ) A. 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B. 决定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 C.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D. 起到了巩固新政权的作用 14 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 ) A. 对外开放的格局 B. 深化改革的进程 C. 科教兴国的实施 D. 独立自主的外交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