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1361

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4130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烛之武退秦师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历史的审判(文化传统) 春秋断狱 《春秋》的开创之功无可争辩: 编年体例,为史学三大体例之一,“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垂范千秋,继之者众,《资治通鉴》最称出类拔萃。 私修性质,打破了官方对史学的垄断,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先声。而“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达三分之一,亦可说是受其引领所致。 春秋笔法,其本身所彰显的史学精神却勿庸置疑,那便是勇敢无畏,刚直无私。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司马迁对《春秋》极为推崇:”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春秋》,又称《春秋经》,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隐公元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像弟弟,所以不说是弟弟,兄弟两人就像两个敌国的国君,所以称为“克”;称庄公为郑伯而不称兄长,是讽刺他丧失了教育弟弟的责任,甚至蓄意要除掉自己弟弟的本心。 关于《左传》: 《左传》,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汉代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著作,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共255年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后人所推崇。 春秋·僖公三十年 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狄侵齐。 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卫侯郑归于卫。 晋人、秦人围郑。 介人侵萧。 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左传》的文学性: 与《史记》并称,历史散文之祖。 《左传》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记载的战争近500次,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及各方评价,以精炼而富于文采的文笔写出,且行文精炼、严密有力。 记载人物近3000个,大都描写得栩栩如生。 擅长叙写外交辞令,这些外交辞令含蓄蕴籍、刚柔并济、绵里藏针,或意在言外,或暗藏玄机,往往在彬彬有礼的语言形式下有着出逼人的思想内涵。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任务一:诵读课文,梳理文意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