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6803

2024届Z20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作文“独立与依恋”讲评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23542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届,PPT,28张,课件,讲评,独立与依恋
  • cover
(课件网) 作文讲评 “独立”与“依恋” 2024届Z20名校联盟 高三第三次联考作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8岁是走向独立的年纪。有人说,独立就是摆脱各种依赖,不被他人意见左右;也有人说,独立意味着建立新的依恋,以了解世界,洞悉自己。 上述材料,对你理解“独立”有何启发?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此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带有思辨意识。 作文题的聚焦点是考查学生对“独立”的认识,矛盾点在于“独立”和“依恋”的辩证关系。独立和依恋互为因果。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独立的个体,他就不能发展出成熟的依恋。所有的独立都伴随着新的依恋模式。但是,“依恋”并不等于“依赖”,依赖是缺乏心理独立能力的对他人的依靠。学生需要对类似的概念进行区分。能做到上述层次的考生,审题立意可评定为合格,如果分析到位,还可列入一类卷。 【审题指导】 同时,独立还意味着其它方面能力的建立和人格的健全。材料也提供了相应的思路,例如理性的自我定位,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对自我本我更深层次的思考等。若考生在对独立和依恋关系辨析的基础上,能写到对“独立”更多层面的认识与思考,审题立意可评定为优秀。 拥有稳定且内聚的自体感的人,能把另一种矛盾统合起来--“独立”与“依恋”的矛盾。当一个人抵达成年初期,他未必在经济上能够完全独立于家人,但在心理层面上的独立,是成年的标志(这也是他最终能实现经济独立的一个人格条件)。心理层面上的独立与学习效率、工作能力、创造力和关系能力等都息息相关。心理不独立的人,时刻活在他人意见的影响之下,仿佛马路中央的花草。他会对权威言听计从,不敢探索。他在关系中始终是情绪价值的索取者,无法与人心心相印。过了青春期,抵达成年期,却在心理上很不独立,这样的例子可谓大有其在。 一个人在成年初期,经济上未必能独立,但在心理层面上的独立,是成年的标志。然而独立绝不意味着“不需要他人”或者与他人“井水不犯河水”。所有的独立都伴随着新的依恋模式。青少年更是在有良好的师长、不错的朋辈关系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离家。没有依恋,也就很难有独立。我们很难想象,没有朋友、同事、师徒、伴侣等关系,一个人能够无师自通地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洞悉自己和其他人的内心。 独立和依恋互为因果。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独立的个体,他就不能发展出成熟的依恋。我们能看到,有些个体即便人到中年,依然在心理上和身体上离不开父母。虽然父母希望孩子能够走入社会,有自己的圈子,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但这种活在原始的依恋状态中的孩子对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伴侣关系一律无感。所以“依恋”并不等于“依赖”。依赖是缺乏心理独立能力的对他人的依靠。 本次作文审题要点——— 写作主体———我 写作情境———面对周围环境 写作内容———独立与依恋 写作角度———如何面对 写作文体———议论文 标题解析 独立自主与自我超越的桥梁 立意阐述:在这个立意中,可以将重点放在独立自主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起点,更是通向更高层次自我认知和能力提升的桥梁。通过独立思考,个体能够发现并挑战自我限制,而在此过程中,对他人观点的尊重与吸纳成为自我超越的关键。强调在独立探索的同时,如何通过对话与交流,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认知,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标题解析 内省与外展:独立与合作的动态平衡 立意阐述:此立意着眼于个体在自我探索(内省)与社会互动(外展)之间的动态平衡。文章可以讨论在追求个人独立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