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6810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成长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0次 大小:270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成长
  • cover
2024年汕头二模作文导学案 金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是人逐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也有人说,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我才是真正的成长。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该题贴近九省联考新题型,贴近考生的成长情境,鼓励考生依据自我成长的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表达,体现思辨性写作的要求,考察学生理解关键概念和建构逻辑关系的能力。 材料中围绕“成长”这一核心概念,提供了两个理解维度:一是“成长是人逐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指向外部世界;一是“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我才是真正的成长”,指向自我世界。 引导语提出“请明确立场和观点”,所以针对材料中“什么是成长”的问题,考生要摆明立场,明确观点。考生可以在进行合理而又充分的比较权衡后,认可材料中的其中一种观点,或认同“成长是人逐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的观点,或支持“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我才是真正的成长”的观点。考生也可以综合两个维度,建构适恰的逻辑联系,呈现明确的立场和观点,认同成长是认知世界和体认自我的共振历程。 【思考角度】 1.“是什么”的角度: 谈其表现及其给人的启示,属于“是什么”的角度。 比如:“成长是人逐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和“认识和理解自我是真正的成长”分别指什么,其表现是什么等等。 2.“为什么”的角度: 谈认知世界和自我对“成长”的作用,并阐释理由,属于“为什么”的角度。 如为什么“逐步认识和理解世界能获得生命成长”,为什么“认识和理解自我能获得生命成长”等等。 3.“怎么做”的角度: 在明确材料的要旨后,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做法,属于“怎么做”。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世界”或“认识和理解自我”,进而获得生命的成长,等等。 4.综合角度: 综合以上几个角度,按照一定的行文思路构思写作。 【参考立意】 1.识世界,察自我,获成长 2.认识世界诚可贵,体察自我真成长 3.认识世界察自我,内外洞明获成长 …… 写作导引: 1.这篇作文材料非常简洁,我们从中可以提炼出两个方面:成长是理解世界的过程、成长是认识和理解自我的过程。 2.进一步分析便是:成长与理解世界和理解自我之间的关系。首先,想要成长,必须走出去,去了解世界,都没有对外界的基本体悟,何谈成长?其次,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也要去认识和理解自我,每个人对人生的感知都不同,肯定要思索内心,才知道自我的定位。 3.可见,理解世界与理解自我在成长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且我们要找出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与外界的碰撞,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若没有探索与实践,光是闭门造车,定会与社会脱节。而寻得自我的坐标,理解自己,亦便于自我在适合的区域深耕,助力成长。 4.因此我们在立意时,不能够过于绝对,可以侧重于其中一点,但是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写得充实。 范文赏析: 向外探寻 向内得所 在人生的行进之中,我们会不断地提及“我”,“我”,是自我,是内核的我,亦是成长的我。伴随成长,我们在认识世界,但也在与世界的碰撞之中,形成了“我”的各种形状。人生本就是一场自我雕琢的过程。 向外探寻,跳出设限,知他者坚。 每个人地貌的形成,是因不同的路途与体验,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有的夷近笔直,有的险远斑驳,如同不同的树,枝条柔软温润,抑或叶片厚硬锋芒。但不管哪种,都有着自我的生命状态,都需要生命的努力向外延伸。 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不论是沿着哪条轨迹,努力往外走,多求索,主动迎接机遇和挑战,方可增广识见,为成长赋能。 李白十八岁独行川蜀,求学问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