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09078

4.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课件 课件(共29张PPT+音频素材) 语文统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1次 大小:45841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六年级,五四,统编,语文,音频
    (课件网) 3. 古诗词三首 第三课时 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同学们,《沁园春·雪》这其实是毛泽东的一首词。 什么是宋词呢? 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词牌名是一首词的调子。 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是词牌名,词牌是指词的调子的名称,有固定的格式和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读的时候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注意停顿。 这首词的题目和我们以前学的古诗题目有什么不一样? 初读诗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最早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可以知道时间是晚上。地点是黄沙道上。事件是诗人夜晚行走在黄沙岭的途中。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辛弃疾: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1. 听范读,注意听读音和节奏。 2. 自由诵读,注意读通句子。 3. 注意“见”(xiàn)的读音,并理解其意。 4. 借助注释,了解词意,小组讨论并交流。 初读课文,了解词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沙即黄沙岭,在兮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横斜的树枝。 旧时:往日。 社林: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见:同“现”。 词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阕 品读词,感悟情感 学习上阙 以动衬静 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读完上阙,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看到了: 听到了: 闻到了: 稻花香 蛙声 蝉鸣 惊鹊 别枝 说丰年 明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读完这两句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对这个夜晚有什么感受? “看”到了“明月”“横斜的枝” “喜鹊”,“听”到了“蝉鸣”。感觉这个夜晚很安静,安静得连喜鹊飞走的声音、蝉鸣的声音都能听到。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从这两句词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下面四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皎洁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一声声蛙声,多么美好的乡村月夜啊! 发挥你们的想象:是谁在说话?说些什么? 青蛙,农夫,词人…… 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词人通过听觉、嗅觉描写,刻画出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所以浑然不觉天气的变化,当他猛一抬头,看到了……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下阕 学习下阙 词的下阙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空上闪烁着星星,词人这里却下起了雨。如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