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0528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29231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吉林省,5月,解析,原卷版,试题,生物
    高二期中生物 一、单选题 1.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 制作果酒的适宜温度高于制作果醋的 C. 参与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主要微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D. 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会降低,泡菜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基本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果酒变果醋发酵改变两个条件:1、通氧,因为醋酸菌是好氧细菌;2、升高温度,因为果酒的发酵温度在18~30 ℃,而果醋的发酵温度在30~35 ℃。 【详解】A、在果酒发酵后期,由于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弃物积累等因素,酵母菌呼吸速率减慢,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因此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A正确; B、果酒的发酵温度在18~30 ℃,而果醋的发酵温度在30~35 ℃,制作果酒的适宜温度低于制作果醋的,B错误; C、参与果酒的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 D、果酒发酵过程中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发酵液的pH会降低,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发酵液的pH会降低,D错误。 故选A。 2. 图1表示以苹果为原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的过程示意图;图2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图1中的甲和乙均表示原料,则果酒和果醋发酵均以葡萄糖为原料 B. 图1中的①~③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细胞质基质 C. 在果酒和果醋的发酵后期,图2中气体出口排出的气体不同 D.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均要通过图2中的培养基入口不断加入原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生物,无氧条件下可以发酵产生酒精。 2、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时,糖充分情况下可将糖转化为醋酸,糖不足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详解】A、若图1中的甲和乙均表示原料,则果酒和果醋发酵分别以葡萄糖和乙醇,A错误; B、图1中的①~③依次表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二、三接单,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 C、在果酒和果醋的发酵后期,图2中气体出口排出的气体不同,前者每隔一段时间打开一次气体出口,后者由于使需要发酵,一直打开进气口和出气口,C正确; D、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均不需要通过图2中的培养基入口不断加入原料,D错误。 故选C。 3. 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步骤③与普通液体培养基成分最大区别是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 B. 步骤⑤振荡培养基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C. 图B培养基的结果可能是由涂布不均匀造成的 D. 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分析图B:图B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涂布不均匀。 【详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因此步骤③与普通液体培养基成分最大区别是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A正确; B、步骤⑤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通过振荡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B正确; C、图B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出现图B结果(菌落分布不均匀)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涂布不均匀,C正确;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