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13340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7课凌河大鼓《契丹传说留人间》教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73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7课
  • cover
凌河大鼓《契丹传说留人间》教案 教学内容: 曲艺凌河大鼓--《契丹传说留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欣赏传统曲艺凌河大鼓,掌握了解凌河大鼓节奏、唱腔特点及其历史和艺术价值。 2、能够初步掌握凌河大鼓的主要节奏及唱腔。 过程与方法 以反复听唱、同伴互助、教师示范指导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凌河大鼓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风格和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欣赏凌河大鼓《契丹传说留人间》及对燕山大板、铢铢镲等家乡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让学生接受家乡传统文化艺术的滋养,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家乡自豪感,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凌河大鼓《契丹传说留人间》,了解掌握凌河大鼓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凌河大鼓节奏、唱腔的准确把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凌河大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一同走进快乐的音乐殿堂,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进行一次幸福的快乐之旅,好不好?我们马上走起…… 看家乡 欣赏短片平泉风光,背景音乐《平泉之恋》。 【设计意图】以快乐旅行为导线,符合孩子年龄特征,使得课的开始就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通过看家乡,欣赏平泉的风光片,聆听自己家乡的歌曲《平泉之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说家乡 师:同学们,幸福的快乐之旅很快就结束了,我想,通过这次旅行,大家对自己的家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认识,此时此刻,谁能说一说,你有怎样的感受,你眼中的家乡是什么样的? 【预设】家乡风光秀美,物产丰富,我很喜欢我的家乡、里面的背景音乐很好听、我们的家乡名字的由来,因平地涌泉而得名、家乡的特产南沙酥、羊汤,羊汤已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家乡的四大名片:中华菌乡、华夏炭都、契丹祖源、辽河源头………… 【设计意图】通过说家乡,使得对家乡的热爱由表象的山山水水延伸到家乡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唱家乡 二、欣赏凌河大鼓《契丹传说留人间》 (一)观看短片:凌河大鼓发展历史 说一说,有关凌河打鼓,你了解了哪些? 1.发源地:凌河大鼓的发源地:平泉县榆树林子镇大凌河流域,是在尚存于平泉县东北部宋营子一代“地方大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曲种,它是在流传于本县各种曲种声腔的基础上,经近百年的艺术实践与吸收融合发展起来的本地曲种。 2.历史研究价值:20世纪60年代被命名为“凌河大鼓”,并作为一个地方曲种列入1980年北京大学出版的《曲艺概论》一书中。 3.代表作品:凌河大鼓的传统节目非常丰富,有《金鞭记》、《三全传》、《契丹传说留人间》 ………….. (二)欣赏凌河大鼓《契丹传说留人间》 1.初次欣赏 整体感知 (1)表演形式是什么样的?(二人对唱,演员自击鼓板,说唱并重) (2)伴奏乐器有哪些?(大鼓、三弦、扬琴、二胡、笙等) (3)出示凌河大鼓的两间主要乐器书鼓、月牙板,了解音色,掌握基本奏法。 2.复听音乐,掌握节奏 (1)唱词有哪些特点?(唱词基本是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结合句) (2)基本板式是怎样的?(慢板、二六板、流水板、二重唱抒情乐句) 总结:凌河大鼓的表演形式为二人对唱,演员自击鼓板,说唱并重,另有三弦、扬琴、二胡、笙等乐器伴奏。唱词基本是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结合句。基本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二重唱抒情乐句等,唱腔优美,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再次欣赏 感受唱腔 凌河大鼓原名“地方大鼓”,它是在流传于当地的声腔、曲调的基础上,吸收京东大鼓、东北大鼓等艺术表演形式融合发展而成。20世纪60年代正式更名为“凌河大鼓”。 1980年,作为一个地方曲种被列入北京大学-出卷网-出版的《曲艺概论》一书中。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凌河大鼓,了解掌握凌河大鼓的艺术风格,节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