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8642

辽宁省丹东市2024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语文试卷(一)(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1397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辽宁省,试卷,解析,原卷版,语文,丹东市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语文试卷(一)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考古发现,龙在中国的起源应该是多元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的石堆龙,距今约有八千年;河南濮阳发现的蚌龙,距今约有六千年;内蒙古清水河出土的黄土龙,距今也约有六千年;红山文化发现的玉龙、猪龙,距今约有五千年。此外,江浙良渚文化的器具上也有各种龙的形象,等等。 何新《漫说龙凤》一文认为龙的原始意象来自云的形象。传统观点认为,最初的“龙”是由各个部族不断融合而将自己的图腾拼凑在一起形成的。闻一多《伏羲考》认为,龙是蛇加上各种动物形成的,龙图腾是蛇图腾兼并、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图腾。很多学者都赞同这种说法。 在“原始龙”的基础上,人们又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宋以后,形成了现在常见的龙的形象,蜿蜒多姿,体态华美,展现出威仪棣棣的风采。宋代罗愿《尔雅翼》说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可见,龙是一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神秘动物。宋以后,龙的形态基本定型,元、明、清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在古代,龙有很多象征意义,最为大家熟悉的大概就是其与王权的关系了。它是表明帝王身份的一种符号,是帝王获得天命的一种象征,这种意识影响深远。刘邦是第一个高调宣称自己是龙的私生子的人,因而当他打败项羽,做了汉朝皇帝,也就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真龙天子的皇帝。后来以龙神化自己出身的皇帝非常多,借“龙”来宣扬自己是天命所归。 帝王喜欢龙,是因为龙被看作是一种祥瑞。尽管古代礼制森严,龙的符号不可乱用,但平民百姓并没有放弃对龙的喜好和崇拜。节日里要有龙,如正月十五耍龙灯、舞龙,二月二“龙抬头”,五月端午赛龙舟。生下贵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望子成龙”;亲友结婚,最美好的祝愿就是“龙凤呈祥”,等等。龙的力量与智慧让其在现代城市建筑中成为财富与繁荣的象征。北京北海就有“九龙壁”,上面绘有体态矫健的九条龙。在山西大同、香港等地都有这样的壁画,城市的繁荣腾飞、蒸蒸日上都寄托在了龙的形象之中。 (节选自赵运涛《符号里的中国·龙的信仰》) 材料二 喜欢《西游记》的人,对里面能够兴云降雨的龙王肯定不陌生。需要注意的是,龙王与我们所说的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是有区别的。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神龙,而是融合多种文化产生的一种人格化地方神。 龙的人格化转化,源于佛教龙王概念的传入。季羡林说:“佛经里,以及唐代传奇文里的‘龙王’就是梵文Nāgarāja、Nāgarāj或Nāgarājan的翻译。”西晋译经师竺法护于公元285年翻译《佛说海龙王经》,将Nāga译成龙王,揭开了佛教龙王与中国神龙的融合史。 在佛教观念中,龙众是佛教的重要护法神,龙王则是龙众的王者。龙王法力高强,地位却很低,修成正果的龙王才能脱身为人。这跟中国神龙的地位不一样。但是,佛教龙王与中国神龙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蛇一样的身体,都神通广大,善于变化,都有司水、降雨的功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与特定方位有关,比如“左青龙,右白虎”“东方苍龙七宿”等说法,早在汉以前就已产生。但五方龙王的观念,却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才兴起的。早在东晋的佛教译著《大灌顶经》中,就记载了东、南、西、北、中五方龙王。这些龙王的名字如阿修诃、那头化提等看起来虽是佛教名字,但只要一看它们的称号———东方青龙神王、南方赤龙神王、西方白龙神王、北方黑龙神王、中央黄龙神王,就知道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产”,至少是掺杂了中国五行观念的混血龙。也就是说,翻译者或者传抄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