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7487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593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
  • cover
綿阳南山中学高2021级高三下期仿真演(一)试题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至境是指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的追求。不同的文学类型有不同的艺术至境追求。一般而言,浪漫主义类型的作品追求意境的营构,象征主义类型的作品追求意象的呈现,而现实主义的作品则追求典型的创造。人类通过这三足鼎立的艺术至境的追求,实现人类自身心理功能知、情、意在文学上充分的表达。现实主义文学通过文学典型形象的创造,使人类的“知”(认识)的心理功能在文学上放出异彩。没有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能不通过典型形象的创造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笛福的鲁滨逊,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巴尔扎克的葛朗台,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罗贯中的刘备、孔明、张飞,施耐庵的宋江、李逵、鲁智深、林冲,曹雪芹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鲁迅的阿Q,这些人物的名字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共名”而家喻户晓,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现实主义若是不能创造程度不同的典型人物,也就不是充分的现实主义了。 那么,什么是典型呢?过去有许多讨论。 有的说,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有的说,典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别林斯基认为典型是“熟识的陌生人”。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没有揭示出典型的特征。因为用哲学术语来解说典型,总是把问题大而化之,我们可以说不但典型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偶然与必然的统一,实际上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偶然与必然的统一。所以这种典型理论说了等于没有说。至于别林斯基的说法则是一种比喻,我们可以理解,但仍然没有得到确定的说明。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说法,都建立在“综合”论、“拼凑”论的基础上,就是说,典型是对同类的许多人相同的行为特点的综合和拼凑。要写一个商人的典型,就必须从许许多多商人身上的相同点去综合,这种理论实际上是类型论,不是典型论。对现实主义作家来说,最失败的事情是把典型写成类型。典型正如黑格尔说的独特的“这一个”,它不跟其他任何人雷同,但又的确有普遍性,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区,都可以发现它的影子。 几年前,我提出一种典型论。我认为典型是具有特征的能够激发人们的美感的人物形象。在这个学说中,“特征”是一个关键词,按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的说法,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他的理论得到了黑格尔的激赏和发挥,黑格尔后来也提出了“特征化”原则。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一书中,也特别看重“特征”这个概念,苏联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对此也有论述。按我的综合和理解,就其外延说,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面、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种人物关系等;就内涵而言,特征也是一种“悖论”:它的外在形象是极其具体的、生动的、独特的,但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所以,特征是生活的一个凝聚点,现象和本质在这里相连,个别和一般在这里重合,形与神在这里联结,意与象在这里汇合。作家如果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些特征(不必考虑在数量上的多少),将其扩大、提升、深化,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特征化”(不是综合、拼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