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27902

聚焦“走”的意脉,体悟生命的意义——14《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04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聚焦,意脉,体悟,生命,意义,走一步,再走一步
  • cover
聚焦“走”的意脉,体悟生命的意义———《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练习默读,采用勾画圈点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把握文中莫顿.亨特心理成长的历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经验。 【教材分析】 重点: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把握作者心理成长的历程; 难点:结合自己的体验,思考人生经验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法、指导法; 学法:圈点勾画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有人曾说,没有猪猪侠的五灵威力,没有巴拉巴拉小魔仙的魔法,也能实现由懦弱向勇敢的生命飞跃。为莫顿·亨特点赞。 师:你们认同吗?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速读抢答。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费城)故事发生在哪个月份?(7月)爬悬崖是油哪个孩子首先发起的?(内德)故事中哪个男孩的心眼最好?(杰利)是谁最后解决了难题?(作者的父亲、报信的杰利、作者自己) 二.整体把握内容,多维度初感“走”的脉络 师:默读全文,根据抢答的内容和老师的提示,概述故事内容。 预设一: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和内德、杰利一起爬悬崖遇险以及在爸爸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离险境的经历。 预设二: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的冒险—遇险—脱险—悟险四方面的内容; 三.玩绎典型细节,味“走”之轴心力量 师:根据你们的回答,老师有一些困惑,想请你们帮忙解答。请速读16-28自然段,归纳出遇险、脱险时,“我”的心情变化。 预设1: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哭泣”“呻吟”形象再现了当时的真实情状,将极致的害怕、恐惧、无助、绝望以及可笑的懦弱和盘托出,令人叫绝。 预设2:“爬—扒—贴—趴—挪—移—迈—踩—扑”这些动词,可见出作者内心波澜起伏的变化,虚实相生,细腻动人,令人如临其境。 预设3: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这一句,似乎把恐惧写足了,可当小伙伴们都弃他而去,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仅是一个“趴”字,便将恐惧升级的状态不动声色的抖出来。 预设4:“贴”和“趴”都写出了悬崖上的恐惧,是否可以互换? 小结:在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得到了这样的总结:作者在这一环节中的心理变化为:心惊肉跳—恐惧疲乏—有了信心—巨大成就。因此,作者的这一心理变化的精彩描写都是为:走一步,再走一步蓄势。 四、探讨命题艺术,悟“走”之巧妙。 师:我们在探讨作者心理变化时,最后得知因为这一次冒险作者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在一次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侦察任务中,一次一次告诫自己完成一个小目标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在地面无限电指导下,保持航行20分钟。因为一次一次的小目标,他完成了任务,接受了盟军的奖励。这样的成就,源于他儿时的悬崖上的一课。请思考:《走一步,再走一步》与原题《悬崖上的一课》比,哪个更好? 预设:《走一步,再走一步》更好,因为这篇文章最强调的是“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强调不要被强大的困难和成功的遥远吓倒,而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克服它。 预设:要亲身实践和持之以恒。 五.激发认知冲突,识“走”之丰富 作者很珍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智慧,与中国人看重的“志存高远”是否矛盾? 预设:不矛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有目标,有毅力,有突破地行走,“再”字象征着肢解困难,积小胜成大胜的人生智慧。 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这样的感受吗? 预设: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小结:优秀的文章总是平易而意蕴深长。 生命升华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向着理想的目标不懈行走,懦夫也可以变英雄; 六:作业布置: 请将自己难忘的一次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