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8208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58874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北省,月月,答案,版无,图片,试题
  • cover
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耕一: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 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比 如在缅句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 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一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 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蔚旁是“合式”的意 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 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 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救化中养成了个入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 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 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典论所 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 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 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宇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 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 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 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 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 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 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定的作 用,正如采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球昇者,郎是鞋会转序 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 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 藏用金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