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34993

【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4届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新高考模拟试卷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959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考,新高考,4月,语文,学期,三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4届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新高考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月考)现代文阅读Ⅰ 文学写作首先是一种成字的排列组合游戏,从理论上说,任何文学作品都以语音、词语为基本单位。人工智能写作也可视为文字的排列组合。拥有庞大语料库是人工智能的天然优势,对程序化的数字内容进行排列组合是其属性特长。人工智能的文学写作过程类似于把小孩领进文字积木的海洋,他随手抓起文字积木按照某种逻辑就能排列组合成若干篇文章。 人工智能不像人类大脑那么精密复杂,但它只需要简单专一的特长思维就能在特定方面超越人类。这种思维能力并不必然对人类构成威胁,也不一定使其变成比人类更高级的智慧体。因为任何进化都充满变数和巧合,并不完全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线性发展过程,就算基因突变也难以彻底突破种质边界。在生命存在范式方面,碳基生命仍然不能突破碳水化合物的边界进化成其他非碳水化合物形态。在功能方面,哪怕乌鸦已被科学家证明具备一定逻辑能力,经过训练能说会唱,它也无法成为语言工作者和音乐家;就算狗通过海量训练能有效识别气味,也无法成为合格的闻香师,更遑论成为制造香水的专家。 基于现代科技的人工智能,得益于数智规则和矩阵逻辑,成为拥有超强模仿能力的存在,但也受限于此。人工智能在文字排列组合上已远超人类作家的生产速度,但其文学写作时的人为选择还在发挥决定性作用,不论是程序设计还是文本筛选都如此。 其实,用程序来写作和程序本身一样古老。1952年,世界上第一台可运行程序的计算机运行的第一个程序,就是由计算机科学家斯特雷奇编写的情诗写作软件。据查,人工智能至少已经创作出《玫瑰》《风筝》《牛排》《背叛》《真爱》《仅此一次》《计算机写小说的那一天》《万物都相爱》等文学作品。可见,人工智能已是有着70多年写作经验的“老手”,或许此前的硬件、软件都限制着它的发展。今天的多个人工智能互联,能否使文学创作产生质变?这似乎和让一群能排列组合文字积木的人聚在一起,看能否产出伟大作品是一个道理。 人类写作遵循“物—我—文”的转化,讲究神来之笔,追求打破常规,强调个人与众不同的美感。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人类神秘的碳基大脑天生的或然性。譬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与“春风又绿江南岸”异曲同工,众多《无题》诗风味不同,两篇同名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各有千秋,经典作品的价值在于与时俱进,并对既有的文字意义符号意象、修辞手段乃至语法规则进行个性化革新,为人们提供不可取代的情感和思想。 目前人工智能无法向内连构起自我世界,没有个体体验,不能经历“物—我—文”的转化,其文学写作是在既有数据库中通过矩阵逻辑和算法规则来选择最优解,只有字字落实、句句完整的数智修辞,可给予人知识却缺乏情感,有纯粹形式却非艺术创造,更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传神之笔,而这恰是决定一篇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有观点认为,当人工智能本身成为信息组织者时,人在其功能方面有担忧,在其身份方面会恐慌。也有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在运算过程中自主提供了人类既无法言说也无法意会的新型知识,这种在运算过程中生成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认识的不透明性,导致人类无法看透人工智能的运作逻辑,进而担心人工智能会具有自主意识。是否有一天,人工智能会提供一种突破人类认知边界、从未见识过的文学? 人工智能依然沿用人类的语言符号系统。这样就算人工智能真的在遥远的将来具有了某种自我意识,一定程度上能理解人类文字的意义、能写作,但不意味着它一定能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人工智能的算法规则和数智修辞使其擅长纯粹的形式、拟人化的语义和对文字的排列组合规则,决定它还将作为人类思维的高级模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