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36704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朝天子.咏喇叭》课件(共20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7113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六,PPT,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朝天子·咏喇叭 作者名片 王磐(约1470—1530),明代散曲家,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有《王西楼乐府》。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写作背景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 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背诵默写诗歌。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lǎ ba 朝天子·咏喇叭 王 磐 qǔ suǒ nà shén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一种吹奏乐器。 古文探究 曲子短小。 声音响亮。 官府的船。这里指扰民的宦官船只。 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声望和社会地位。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 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和。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译文 这首散曲以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吹之恶果: 腔儿大 全仗你抬声价 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水尽鹅飞 吹 吹之声: 吹之功用: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写出了人民的痛恨之深。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最后点出“吹”的恶果,百姓家破人亡,表达对“吹”的憎恨,点明了全文主旨。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译文:喇叭,唢呐,曲子短小,声音响亮。 喇叭、唢呐的特征。“曲儿小腔儿大”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地位本来低下,一出皇宫,就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极富讽刺性。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描绘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曲儿小”,暗示宦官乃宫中奴仆,本来地位地下。“腔儿大”,暗示宦官得权的得意忘形,耀武扬威。 “小”和“大”的对比,生动传神地描述宦官小人得志、气焰嚣张的情状,表达了作者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乱如麻”三个字则把宦官的横冲直撞、不可一世、为非作歹描摹得淋漓尽致。 译文:官船来往穿梭如织,杂乱如麻,全仰仗你来抬高名誉身价。 比喻。将来往扰民的宦官的船只比作密密的麻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官船数量的众多,描绘了宦官搜刮民脂民膏为官方所用的情景,表现了宦官集团对人民深重的压迫。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译文:当兵的听了愁眉不展,老百姓听了担惊受怕。哪还顾得分辨什么真假? 从听觉角度剖析了喇叭、唢呐声的危害,喻指宦官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