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41452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模拟主题作文“顺势而为”导写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87次 大小:240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模拟,主题
  • cover
高考模拟主题作文“顺势而为”导写 文题 在奥兰多迪斯尼开园之初,园方有意不划定路,而是在空地上种草。半年后,自然而然被游客们踩出路来。沿着这些“天然路”,园方立即铺设人行道,并栽种园林景观,这一方案被誉为“全球最佳路径设计”并获国际本奖。这一设计获得大奖的原因是,人行道的设计没有受到人为的干预和影响,而是自然形成后,再加以了适当的人为改造。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事物之前,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让人满意的结果。 请依据文段的整体语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释义 1、人行道的设计———没有受到人为干预和影响,而是自然形成的。 对应的观点是: ①客观事物都有客观的规律,所以我们做事情必须要首先遵循客观规律。 注意 :这里的规律可以是大自然固有的规律,经济发展的规律,历史社会发展的规律,个人成长的规律,文学的写作规律,也可以是发展的不可逆的态势等。 审题误区: 切忌狭义理解“规律”一词,否则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势发展,按规律办事的外在表现就是顺其自然,二者是统一的。 2、自然形成了人行道后,然后进行了园林景观的栽种。 对应的观点是: 在充分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后,然后再进行改造,这样才能促进事物的提升和发展。 注意:观点当中要素的逻辑关系。只有首先认识了事物中的客观规律,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情的发展,也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标,特别是要归纳出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要素分析 1、要素一: 以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为前提,客观事物的规律是指不能人为干预、人为破坏的,人为改变的已经存在于事物中的,不容忽视和改变的客观存在。特别重要的是这样的规律是不容违背的,如果违背了事物的发展客观规律,将会有毁灭性的结果。 2、要素二:发挥自已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客观世界,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主动地认识世界和能主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为地去在客观事物上进行改造,可以是创造条件;:也再以是改变条件,也可以是趋利避害等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促使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努力、坚持、不怕困难、敢于尝试这样一系列表明态度的词语区别开来。 3、要素三:使事物顺利发展或者是达到你的预期效果,要在叙例中体现出事物顺利发展的具体表现和好的结果。 素材示例 1.袁隆平否认了水稻不能杂交,从而创造了南优二号。 2.哥伦布坚信地圆说,发现新大陆。 3.潘石屹与李勇同时外出闯荡,潘石屹分析了当时的经济形势,主动放弃了当时已获得的稳定工作,外出闯荡,寻找商机,顺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态势,最终成为了坐拥300亿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而李勇却没有顺应当时的经济形势,依然还在工地上辗转打工。 4.反面事例:长江洪灾,全球变暖,沙尘暴,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类)。 五、扣住论点要素进行叙例,对比段落展示。 人物1:诸葛亮 扣住论点进行叙例的文段 羽扇纶巾,雄才鬼略,笑谈中运筹全局。那个在三国演义中料事如神的卧龙先生却也从未说过要逆天而行。草船借箭为何精妙 并非是诸葛一人的功劳,甚至可以说主要的功臣是那场浓雾,可偏偏他孔明就是那个懂得运用自然规律的人,就是那个能顺势而为,在不违背自然的情况下能佐以自身谋略的一代军师。从他此后的“借东风”也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很注重“天时”的人。(扣顺应自然规律写)天时,地利,人和,人和虽最为关键,但天时地利却是前提条件。 没有扣住论点进行叙例的文段: 东汉末年,狼烟四起,曹操挥师百万攻击蜀国与吴国,刘备身边的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