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49902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9256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解析,原卷版,试题,语文,期中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学情教情调研评估材料 八年级 语文学科 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考生应先阅读试卷,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本学期我校开展“触摸传统文化,感悟经典魅力”的主题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活动一:触摸节令 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是历代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民族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让我们一起感节令的美好吧! 阅读以下文段,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立春过后,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再过两个月,燕子 piān ① 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到了秋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xiāo ②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节气彰显着中国人的民俗风尚与精神气质,节气蕴藏着古老的智慧和磅bó ③ 的力量,令人( )。我们要不断体悟节气变化,感受传统文化,做二十四节气的保护者和传承者,让其持续焕发蓬勃生机。 1. 结合语境,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2. 填入( )内的成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瞠目结舌 B. 叹为观止 C. 不知所措 D. 袖手旁观 3. 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 翩 销 礴 2. B 3. “体悟”和“感受”互换位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翩然:piān rán,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通常用于描述鸟儿或蝴蝶等轻盈地飞翔或飞舞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人轻盈的动作或姿态。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指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没有了音讯或行踪。也指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 磅礴:páng bó,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一般用来形容山川、水流等自然景观的雄伟壮观,也可以用来形容文章、音乐等的气势宏大。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B.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C.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 D.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 结合语境,文段中主要表达对节气中古老智慧和磅礴力量的赞美之情。因此,最准确的成语是“叹为观止”。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我们要不断体悟节气变化,感受传统文化”中语序不当,应先“感受节气变化”,再“体悟传统文化”,故应将“体悟”和“感受”调换位置。 4. 诗文寄情,让我们穿行经典诗文,体味百味人生。请结合文段完成默写任务。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建了老幼安闲快乐的理想境地“①_____,② _____”;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以洞庭湖美景“③ _____ ,④_____”为发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举荐的理想;《礼记·大道之行也》表明了作者的理性社会,文中“⑤_____,⑥ _____”提出的观点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告诉世人理想的友谊应该是“⑦ _____,⑧ _____”。 【答案】 ①. 黄发垂髫 ②. 并怡然自乐 ③. 欲济无舟楫 ④. 端居耻圣明 ⑤. 选贤与能 ⑥. 讲信修睦 ⑦. 海内存知己 ⑧. 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垂、髫、楫、端、耻、睦、海、涯。 5.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主题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