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53141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18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32949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3-2024,ppt,18张,课件,走一步,再走一步,14课
  • cover
(课件网) 老子《道德经》有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实现理想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中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的。 第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1.能梳理基本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思路的展开方式 2.能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1.预习课文,完成填空。 莫顿·亨特是_____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已发表百余篇短文,是一位擅长写_____类文章的作家。代表作有《心理学的故事》《痛击》等。 励志 美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灼( ) 扒( ) 趴( ) 突兀( ) 怦怦( ) 晕眩( ) 训jiè( ) 陡qiào(  ) lín xún( ) 哭qì( ) bēng土(  ) chàn抖( ) zhuó wù bā pēng pā xuàn 诫 峭 嶙峋 泣 崩 颤 3.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1)哄堂大笑: (2)恍惚: (3)抽噎: 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一吸一顿地哭泣。 认真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文章按照_____顺序,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再到_____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我”从胆怯、_____,到克服心理障碍,收获自信,甚至有了一种_____的心路历程。 成就感 时间 脱险 恐惧 探究一:文章思路展开的方式 1.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初读课文,梳理本文故事情节。 2.《散步》写一家四口散步时发生分歧并最终解决的一件事,最后升华为对亲情和家庭伦理的思考;《植树的牧羊人》写“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最后赞颂牧羊人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完成它的伟大品质。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本文的思路展开方式,并总结一下这种方式的好处。 1.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初读课文,梳理本文故事情节。 时间:多年前一个酷热的七月天(小时候) 地点:悬崖 人物:“我”、小伙伴、爸爸 事件的起因: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经过:中途退却,进退两难 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2.《散步》写一家四口散步时发生分歧并最终解决的一件事,最后升华为对亲情和家庭伦理的思考;《植树的牧羊人》写“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最后赞颂牧羊人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完成它的伟大品质。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本文的思路展开方式,并总结一下这种方式的好处。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我”爬上悬崖,进退两难,在父亲的指点下脱险的故事,最后告诉我们人生的普遍经验:面对困难,可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由此可见,记叙类文章思路展开的方式往往是主体部分写一件事情,结尾部分则由感性到理性,揭示事件蕴含的道理。这种由实到虚,由一般到普遍,由感性到理性的写作思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探究二: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1.从“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2.总结全文“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并说说这些词语的作用。 3.运用动作、心理等描写,讲述自己做某件事的简单过程。 1.从“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动作 心理 最初 大哭、怒吼 毫无信心 随后 挪动、踩、移动、找到 ① _____ 后来 照做 ② _____ 最后 落脚、往下爬、踩到 ③ _____ 巨大的成就感 信心萌发 信心大增 2.总结全文“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并说说这些词语的作用。 心理变化过程: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勇敢和活泼,从爬上悬崖后的胆怯、恐惧,到孩子离开后的孤立无援、麻木恍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