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生活的记忆”,了解别样的人生———八上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P2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本单元的课文从内容主体看,都与“生活的回忆”“重要的他人”有关,四篇课文分属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它们虽是两种不同的文但有许多相同点:都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可以进行整合教学,但在整合的同时,亦要挖掘每篇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它们在思想内涵、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千秋,不能用“贴标签”代替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尤其是一些细节,要反复揣摩,对一些含义深刻、意蕴丰富的语句,要细细品味。 根据以上理论指导,下面将从大单元设计规划、课时设计规划和“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三个方面对本单元进行解读。 一、大单元设计规划 (一)内容剖析 本单元四篇课文分属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它们虽是两种不同的文但有许多相同点:都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所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事情,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所写的是母亲勤劳一生以及母亲对“我”的影响。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 这几篇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既有共同点,也各有特色。比如,鲁迅写藤野先生是在记述与之交往的典型事例中,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绘来突出人物品格。《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主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回忆来写母亲,既写了母亲在贫苦家境中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更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凸显出母亲的伟大,在记述中又穿插有议论和抒情。《列夫·托尔斯泰》则主要进行外貌的描绘,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前半段极力凸显托翁外貌上的平庸甚至“粗劣”,到后半段,则着力描绘人物的眼睛,展示其灵魂的深邃伟大。这样层层蓄势,反转形成文章张力,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美丽的颜色》是将叙述与引用结合起来,在客观而又饱含深情的叙述中,穿插着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语材料,补充了历史细节,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感人。 几篇文章的语言特色也各不相同。比如,鲁迅的语言冷峻、犀利,富于感彩耐人寻味。《藤野先生》中有不少语句运用了反语,呈现出一种辛辣讽刺的效果。《回忆我的母亲》的文字质朴无华,没有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语言,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平静的回忆中,蕴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和怀念之情。阅读《列夫·托尔斯泰)读者能享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茨威格的语言浓墨重彩,气势非凡,诸多形象比喻、奇妙的夸张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伴随着作者淋漓的铺陈、精辟的评述托尔斯泰的“肖像”异常鲜明、清晰地印刻在读者的脑海里,即使是没怎么读过托翁著作的读者,仅凭这一篇文字,也能感受到他由外貌到灵魂的独特魅力。《美丽的颜色》则呈现出另外一种语言风格。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她写居里夫人既是写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写她自己无比敬仰、爱戴的母亲。这使得全文在平实客观的记述中,洋溢着一份诗意、温情的色彩,即使是表现条件的简陋、研究的艰辛,也丝毫不让人感觉凝重。 写作训练主题为“学写传记”,意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对照课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学段要求”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