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期末复习知识大盘点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整合 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等实验认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设计实验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 分析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说出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基本单位及其结构。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碱基数目或比例的计算。 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运用结构与功能观阐明D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根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理解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和复制原则,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关系,并根据DNA的结构分析DNA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进行子代DNA分子数或所需碱基数的计算。 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设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阐明基因和DNA的关系,举例说明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运用数学方法,阐明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 通过了解DNA指纹技术,解释DNA多样性和特异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信息性,认同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多样性与特异性相统一的观点。 第二部分: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遗传物质的探索 1.肺炎链(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链(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细菌 用小鼠(体内) 用培养基(体外) 实验结果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实验结论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实验联系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链球菌(R型和S型);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体内转化实验中细菌数量变化曲线分析 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和R型细菌的含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ab段: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R型细菌的抗体,故该时间段内R型细菌数量增多。 (2)bc段: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型细菌数量减少。 (3)cd段:c点对应的时间点之前,已有少量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导致R型细菌大量繁殖,所以cd段R型细菌数量增多。 (4)S型细菌的来源:少量R型细菌获得了S型细菌的DNA,并转化为S型细菌。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培养液等。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无细胞结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 (5)T2噬菌体的复制式繁殖 增殖需要的条件 内容 模板 T2噬菌体的DNA 合成T2噬菌体DNA的原料 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合成T2噬菌体蛋白质 原料 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场所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6)实验过程 ①标记T2噬菌体 大肠杆菌用含35S的细菌培养基培养得到含35S的大肠杆菌,T2噬菌体经培养后得到含35S标记的T2噬菌体。 大肠杆菌用含32P的细菌培养基培养得到含32P的大肠杆菌,T2噬菌体经培养后得到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 ②T2噬菌体侵染细菌 (7)实验结果分析 组别 现象 分析原因 35S标记T2噬菌体→细菌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存 在于上清液中 沉淀物放射性低 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32P标记T2噬菌体→细菌 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DNA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 上清液放射性低 (1)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T2噬菌体还没有侵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