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11109

吉林省松原市名校调研系列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四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10984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吉林省,模拟,答案,PDF,试题,语文
  • cover
九年·语文(省命题)E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纸,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学 校 名校调研系列卷·九年级第四次模拟测试语文(人教版)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假尔远逝,往来 0 题号 三 总分 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 名 得分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E 得分评卷人 记之而去。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壶。 密 6.本文作者柳宗元,字 ,唐代文学家。(1分) 班 级 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横线上或括号里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一 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俶尔远逝(忽然) B.日光下澈(清澈) 1.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C.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D.以其境过清(凄清) 号 内 8.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来详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你认为这样写有何作用? 2 沙场 (2分) 不 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要 3.中秋佳节,院落篱边,菊花盛开,秋色如洗。面对此景,你会情不自禁吟出秋瑾《满江 红》中的 ”两句词 9.文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答 (2分) 4.《木兰诗》中,描写花木兰奔赴战场、跨越关山这一“男儿”壮举的句子是: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0.“居是州,恒惴栗”是作者被贬永州时的状态,文中开篇却说“心乐之”,如何理解作者 密 节目《简牍探中华》走进里耶秦简,解读简牍里的历史智慧;节目《宗师列传·唐 这种忧与乐的心情?(3分) 宋八大家》艺术还原《马说》《江雪》等传世名作的诞生瞬间口纪录片《中国》第三季回 封 溯上古三代,探知中华文明的源流 2023年,文化类综艺节目、人文历史纪录片持续 线 “上新”。从考古到非遗,从器物到礼仪,从节气到典川, 现代影像技术和艺 术化叙事,收藏在深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 外 了起来,文物在“说话”,精神在摩续。观众 在时间的长河, 中华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文明的回响,在古今穿越中得以 “何以中国”。 予居前,益上,觉石蓝怪,径益狭,山①之景蓝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顾后者不予 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继,乃独聚裳2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旷担石为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 写 ①回溯( ②典j( 浮,天之风飕飕,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子超乎若举,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 (2)语段“口”内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树隐石蔽,愈索愈迷,遂国于荒茅丛筱之间。时日欲幕,大风忽 A.分号逗号 B.逗号句号 C.分号省略号 D.逗号感叹号 来,洞谷谽呀①,鸟兽鸣吼。予心恐,俯下疾呼,有樵者闻之,遂相导以出。至白云亭,复与 (3)语段横线处选择一组动词,下列符合语意的一项是( 同游者会。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框怯⑤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 号 A.借助徜徉 倾听体味 B.倾听徜徉体味借助 (节选明·高启《游天平山记》) C.体味徜徉 倾听借助 D.借助体味倾听徜徉 【注释】①山:指天平山。②褰裳:提起衣裳。③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我超脱得就像要 (4)《马说》是唐代文学家 (人名)的一篇杂文。 飞起来,恬静得像要睡着了。④洞谷谽呀:洞穴深谷空阔回响。⑤框怯:懦弱,胆小。 姓 得分评卷人 11.“有樵者闻之”中“闻”的意思是: 。(1分) 二、阅读(45分)】 12.请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