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五下第二单元重点知识 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 简要说一说《草船借箭》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后第一题) 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说一说:《景阳冈》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后第二题) 《猴王出世》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叙述了石猴成为猴王的一段经历。 默读课文,大致说说《红楼春趣》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红楼梦》中本回讲了春暖花开的时节,贾宝玉带领着林黛玉、紫鹃、探春、宝钗、宝琴等和一群花团锦簇似的美人在大观园中赋诗连句,啸咏唱和,忽然窗外飘来一只大蝴蝶风筝,于是大家也纷纷加入有趣的放风筝的队伍。 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周瑜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诸葛亮有信心可以在三天之内完成任务。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思考:周瑜为什 么高兴?他心里是怎 么想的?(课后第二 题) 周瑜确定三天打造十万支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三天又是诸葛亮自己提出来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诸葛亮受罚的样子。 1.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2.雾这样大,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 我从“一定不敢”看出诸葛亮的果敢,遇事有预见性,从曹操的性格判断他不会派兵出来。 比较句子 周瑜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但他性格中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弱点。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他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曹操十分谨慎,疑心很重。 鲁肃忠厚老实、守信。 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1—2)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3—4)武松上冈,见到庙门上有官司的榜文,才知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5—6)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 (7)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老虎攻击人的动作,分别是什么? 武松对付的动作,又是什么? 剪 闪 扑 掀 闪 躲 老虎抓人就是扑、掀、剪,而武松只用闪、躲就避开了猛虎的袭击,你觉得作者在这里用的这些动词好在哪里? “扑、掀、剪”形象地刻画了大虫袭击武松时的动作,“闪”和“躲”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袭击时的反应。简洁的动词,在这里既营造了紧张的气氛,又表现了人物的机警敏捷。 “闪”和“躲”的意思相近,但内涵有些不同。“闪”是闪避,即迅速侧转身子躲避,它表现了武松动作敏捷、武艺高强。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闪” 是本能反应,说明武松动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躲”是有意为之。闪和躲,同时说明了武松既有优秀的本能又有沉着冷静和勇敢无畏的性格。 学了这篇文章,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 机智 活泼 再读课文,抓住人物外貌性格特点在书中批注,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文中哪个人物给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