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会用面积法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2.会通过图形的拼接验证平方差公式,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并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通过图形的拼接验证平方差公式,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索规律,归纳出利用平方差公式,并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应用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教学 重点 灵活的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教学 难点 通过图形的拼接验证平方差公式,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活动内容:回顾上节课学方差公式 1.问:请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表示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平方的差. 2.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2 x + 7 b )(2 x – 7 b ); A.2x2-7b2 B.4x2-9b2 C.4x2+49b2 ( 2 )(- m + 3 n )( m + 3 n ) . A.-m2+3n2 B.m2-9n2 C.9n2-m2 3.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 公式中a、b可以表示 数 或 代数式 在复习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解释,并为进一步应用平方差公式,简化数字运算和较复杂化简计算做好知识准备. 活动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教师多媒体投影机:如图,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中剪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 (1)请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请你将阴影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请在上面画出来,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长= 宽= (3)比较(1)(2)的结果,你能验证平方差公式吗? 数学小史 做一做: 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手操作一下吧! 步骤一:在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卡纸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 步骤二:再把剩余的图形剪开拼接成新的图形,用含a、b的代数式分别表示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得到的图形的面积。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方案五: 事实上,在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水族里,他们使用的鞋垫的纹理、马尾绣背带心、吃饭的桌子、服饰绣片纹理中都蕴含有平方差公式. 利用正方形面积转换成长方形面积,通过等积变形,得出平方差公式,使学生体会平方差公式的实际意义,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 活动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1.计算下列各组算式,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7×9= 11×13= 79×81= 8×8= 12×12= 80×80= 2.从以上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请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你能说明它的正确性吗?处理方式:学生计算后,结合结果观察各组算式的特点,小组讨论和交流得出结论,让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发现及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点拨,对于学生的展示给予积极的评价. 试一试: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103×97 (2)2)20162 -2017×2015 处理方式: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通过特例进行归纳,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最后利用符号表示出一般规律. 活动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4 计算: (1)a2(a+b)(a-b)+a2b2 (2)(y+2) (y-2) – (y-1) (y+5) . 处理方式:经过以上的学习,这个例题让学生的说说计算思路,然后师生共同解答.教师板书.完成后结合例题总结解题技巧和解题经验.然后练习加强巩固. 经验总结,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 (1)应用平方差公式时,要紧抓公式的结构特征. (2)合并同类项时,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