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经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发现过程,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能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利用尺规,会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经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发现过程,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2. 利用尺规,会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难点: 经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发现过程,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2. 能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学过程 回顾思考 关于轴对称,我们研究了哪些内容?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操作思考: 线段AB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画出它的对称轴吗? 如图,画一条线段AB,然后对折AB,使A,B两点重合,设折痕与AB的交点为O .你发现了什么? 关注:与折痕有关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折痕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AO与BO相等吗? 2.归纳总结: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垂直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是它的一条对称轴. (线段本身所在的直线也是它的一条对称轴). (2)线段垂直平分线: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还有什么特点呢? 线的特殊性 点的特殊性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特点呢? 3.操作思考: 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在纸片上画一条线段AB,对折AB使点A,B重合; (2)在折痕上任取一点C,沿CA将纸折叠; (3)把纸展开,得到折痕CA和CB. 观察思考: (1)CA与CB相等吗? (2)改变点C的位置,结论还成立吗? C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CA 、C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4. 归纳总结: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应用格式: 因为 CA =CB,l⊥AB,(l 垂直平分AB) 所以 PA =PB. 三、例题讲解 1.利用尺规,作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 AB. 求作:AB的垂直平分线. 练一练:利用尺规作如图所示△ABC的重心. 2. 如图,在△ABC中,A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AC于点E,D. (1)若△BCD的周长为8,求BC的长. (2) 若BC=4,求△BCD的周长. 四、随堂练习 1.如图,AB是△ABC的一条边,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E,并交 BC于点D,已知AB =8 cm,BD = 6 cm,那么EA=_____ ,DA=_____. 2. 如图,已知点 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如果AC=5 cm,BC =4 cm,那么△BDC的周长是( ). A. 6 cm B. 7 cm C. 8 cm D. 9 cm 3.如图,A、B、C三点表示三个工厂,现要建一供水站,使它到这三个工厂的距离相等,请在图中标出供水站的位置P. 五、课堂小结 1.知识内容: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垂直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是它的一条对称轴. (线段本身所在的直线也是它的一条对称轴). (2)线段垂直平分线: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等线段,从而把未知的线段长度之和转化成已知的线段长. 说明线段相等的方法:全等三角形、三线合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研究路径: 研究路径:定义—性质—特例(等腰三角形). 研究方法:①实验、观察、归纳; ②图形变换:轴对称的角度. 研究内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