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18863

【新课标】花城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胡桃夹子组曲》教案+课件+素材

日期:2025-04-0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1189395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课标,花城,五年级,下册,14课,胡桃夹子组曲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胡桃夹子组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胡桃夹子组曲》 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 斯基根据他所作的舞剧 《胡桃夹子》的音乐改 编而成的。 1.管弦乐《胡桃夹子组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它由8首乐曲组成,每一首乐曲都生动的塑造了剧中不同的音乐形象。 2.《进行曲》选自舞剧第一幕第一场,同时也是组曲中第二乐章的一部分。G大调,4/4拍,回旋曲式,旋律轻快活泼,描写了孩子们登场时景象。 3.《糖果仙子舞曲》选自舞剧第二幕,同时也是组曲中第二乐章的一部分。e小调,2/4拍,曲式结构为ABA,主题乐句由钢片琴演奏,旋律优美动人,描写了糖果仙子们翩翩起舞的景象。 二、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目标指向 专注聆听音乐,感知作品不同的段落,对不同段落做出不同的反应。(欣赏) 感受乐曲速度、力度和旋律走向。 目标一:喜爱乐曲《进行曲》和《糖果仙子舞曲》,乐于参与课堂活动。目标二:通过观看舞蹈片段和聆听乐曲,了解舞剧故事内容,感受音乐主题对音乐形象的表现。目标三:能够准确的哼唱主题;能够听辨《糖果仙子舞曲》主题的演奏乐器钢片琴。 三、学情分析: 五班级的同学已具备肯定的演唱力量、观赏力量和分析表现音乐的力量,处于感性熟悉向理性熟悉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大多数同学有剧烈的表现欲,体验感受与探究制造的活动力量增加。通过艺术形象,跟制造音乐的作曲家与再制造音乐的演奏家发生思想情感上的沟通,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感内涵,使同学学习音乐的过程成为真正接触音乐家思想内涵的过程,而非游离在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之外。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观看舞蹈片段和聆听乐曲,了解舞剧故事内容,感受音乐主题对音乐形象的表现。 2、艺术表现:能够准确的哼唱主题;能够听辨《糖果仙子舞曲》主题的演奏乐器钢片琴。 创意实践:通过引导学生从每段主题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的分析与对比感知音乐风格的表现力,能为每一段主题旋律创作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4. 文化理解:通过聆听《胡桃夹子组曲》,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开阔文化视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乐曲主题对塑造音乐形象的影响 2.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不同音乐主题在不同节奏、力度、速度、情绪等方面的变化;领会并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 “同学们,音乐课不仅是欣赏美的过程,更是挑战自我的舞台。今天,我们将挑战自己的音乐才能,学习新的曲目,展现自己的风采。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迎接挑战,创造属于我们的音乐篇章!” )律动练习:(播放视频) (二、)新课导入: 观看芭蕾舞剧片段,介绍芭蕾舞剧 (这是关于欣赏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糖果仙子舞曲》故事讲述了小姑娘玛丽在梦中胡桃夹子变成王子后来到糖果仙子的王国,与糖果仙子一起欢快舞蹈,但后来被蜀王偷糖果,最后被赶走。音乐中出现了九位仙子,通过拍击和律动的方式感受音乐的节奏。 舞剧根据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葡萄架子》、《洋娃娃和蜀王的故事》编写而成。) 简单介绍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和管弦乐《胡桃夹子组曲》 (三、)导入新课: (一)学习《进行曲》 聆听《进行曲》片段,联想乐曲表现的音乐形象 观看芭蕾舞剧片段视频,了解《进行曲》在剧中对应的故事内容 复习进行曲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音乐体裁的运用在舞剧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了解乐曲背景,复习进行曲相关知识,感受音乐体裁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展示主题乐谱并再次聆听,引导学生模唱旋律,准确的表现旋律中的后半拍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