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19619

湘艺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第7课听赏课《花好月圆》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175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艺版,小学,音乐,六年级,7课,听赏课
  • cover
湘艺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 第7课听赏课《花好月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花好月圆》是湘艺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第7课听赏课的内容,该首乐曲是一首由黄贻钧先生作曲、彭修文线上改编的民乐合奏曲。整首乐曲体现出民族管弦乐作品的特色,曲调欢快热烈,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音乐色彩,表达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1~5年级的音乐课程学习,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音乐知识,并且能够跟随教师的脚步完成简单的声势律动、视唱、节奏训练,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音乐表现力极为有限,整体综合音乐实力不足,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交互式”教学模式,如通过敲击节奏、声势律动等方法调动学生的行动力,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氛围变化、情绪变化、乐器变化,分辨和认识作品的三段体曲式结构;通过简单的节奏创编,用声势律动学习法为《花好月圆》编配伴奏及完成表演。 2.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开展教学,通过“交互式”学习分析作品丰富的乐器配置和富含的民族色彩旋律;提高对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兴趣,加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3.通过体会音乐作品传达出的情绪,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喜爱,感受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异同,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立足小学音乐课程特色,分析“交互式”教学模式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点,着重设计具有交互特点的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的目的。除此之外,如何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花好月圆》的变化,感受作品表达。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主题,对音乐的基调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后,随着乐器音色、节奏、力度的变化,配合自身不同的声势律动展示脑海中的音乐旋律,并结合此认识《花好月圆》民乐合奏作品三段体的曲式结构。除此之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节奏游戏,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发声方法为《花好月圆》编配伴奏并完成表演,加深学生对乐曲旋律和节奏的记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趣激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节序曲》) 教师:同学们,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部分内容便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你们能够列举出几个熟知的传统节日吗? 生(共):春节、重阳、端午…… 教师:那么刚刚大家听到的这首乐曲你能够感受到怎样的氛围呢?你认为与我们的哪个传统节日氛围比较匹配呢? 生A:刚刚这段音乐节奏很欢快,听到音乐我能够联想到春节的喜庆和热闹,所以我认为与春节的节日氛围比较匹配。 (设计意图:在此片段中,教师利用《春节序曲》第一乐段创设出“欢庆春节”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节日的碰撞,在脑海中建立音乐与节日情绪的联系。) 教师:这位同学总结得不错,刚刚老师为大家播放的曲目叫《春节序曲》,大家从音乐欢快的气氛中想到春节,请问大家对春节有哪些比较深刻的记忆? 生A:爷爷奶奶会给我发大红包! 生B:我们全家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会看春晚,包饺子,贴春联! 教师:看来大家对春节的记忆各有不同,老师小时候过春节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首标配乐曲《恭喜发财》,“恭喜你发财,恭喜你发财,齐个隆咚呛咚呛,诶嘿诶嘿……”,接下来大家共同欣赏一首也是欢快喜庆的民族音乐作品《花好月圆》。 (设计意图:此环节用一首《春节序曲》引发不同学生对春节的情感记忆,搭建情感桥梁,用热闹、欢快的音乐情绪烘托课堂教学氛围。同时,通过情境创设+音乐聆听+语言引导的方式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引导式情境交互”。) (二)有效交互,新课教学 1.视听结合,讲解知识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花好月圆》) 教师:大家聆听完《花好月圆》后,你能够认出哪些乐器?这些乐器是怎样演奏的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