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30099

六下第4课《反馈的实现》教案(表格式) 浙教版(2023)信息科技

日期:2025-02-23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853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六下,4课,反馈的实现,教案,格式,教版
  • cover
《第4课反馈的实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2023年浙江教育-出卷网-出版的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本节课由“实现反馈的过程”“认 识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的比较”三部分内容组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点,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升信息社会责任,综合提升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指向 1、掌握反馈的实现过程,能够画图表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2、了解传感器特征,能够判断传感器的种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3、理解传感器在比较输入量与输出量过程中所起的检测作用,以及在反馈中的作用(计算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反馈的实现过程,能够画图表示 2、了解传感器特征,能够判断传感器的种类 设计原因:了解反馈的实现过程并对传感器进行区分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点的渗透需要作为重点 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传感器在比较输入量与输出量过程中所起的检测作用,以及在反馈中的作用 设计原因:传感器作为反馈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其检测作用及在反馈中的具体应用涉及到复杂的物理原 理和系统分析,所以此部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高,应作为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 讨论:保温水壶是如何做到持久保温的 学生听教师引导生活中的案例,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反馈的实现的学习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新知讲授(3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实现反馈的过程 知识讲解 反馈通过各种传感器对输出量进行检测,并将其与 输入量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已经达成预期目的。 反馈首先通过检测装置来检测输出量,然后将输出 量与设定的输入量进行比较,从而调整控制系统的运行。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 展探讨交流,完成任务 根据教师讲授,结合课本思考:反馈如何实现 思考并回答问题:传感器分为哪几类 各举一个实 例。 比较器 输入量 检间装置 控制系统的及情过程困示 扫地机器人能够自动避开障碍物,其工作原理是: 系统提前设定一个距离值,扫地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通 过检测装置检测与障碍物的实际距离,将其与提前设定 的输入量进行比较。如果实际距离小于设定值,那么扫 地机器人就改变路线,从而实现自动避障。检测一般是 通过传感器来实现的。 2:认识传感器 知识讲解 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检测装置,相当于人的五官, 能检测到被测量的信息,并按一定的规律将其转换为电 信号。生活中常见的摄像头、麦克风等都是传感器。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类型也越来越多, 如温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小知识 根据感知功能的不同,传感器可分为温度传感器、 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磁性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 声音传感器等类别。 3:输入量与输出量的比较 比较器通过将传感器检测到的输出量与给定的输 入量进行比较,求出偏差值,然后由控制器对偏差值运 算处理,并向执行器下达控制指令。例如,保温电热水 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水温,通过比较器与设定的温度 进行比较。当水温低于设定的温度时,控制器就会发出 加热指令,对水壶中的水进行加热,直到水温达到设定 的温度为止。 比较器 执行器 设定温度 温度传感器 保温电热水查验入量与验出量的比校图争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3、课堂小结(7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本课内容: 1:实现反馈的过程 2:认识传感器 3:输入量与输出量的比较 课后作业: 智能灌溉系统能根据土壤的水分情况自动灌溉。上 网搜索智能灌溉系统的相关信息,用图示表示智能灌溉 系统的反馈是如何实现的。 学生一同回答并梳理知识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加深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