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38689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738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2024八下·咸丰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屿,为嵁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俗谓是山为礕头山①。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②之音,惊川聒谷,漰渀③之势,状同洪河④。北流入阳水。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④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礕(pī)头山:和上文“阳水”,均在山东青州。②澎赑(pénɡ b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水尤清冽     ②日光下澈    ③复出海岱     ④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心乐之 B.石井水注之 C.漰渀之势 D.乃记之而去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弥日嬉娱,尤慰羁心。 4.【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表面上是写鱼,实则是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瀑布”这一景物的用意是? (2024八下·黄冈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②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③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敷纹④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溉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③石罅(xià):石缝。④榖(gǔ)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 5.请你根据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成语推测法 山穷水尽 ⑴深穷其源    字典查阅法 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①亲近而不庄重;②轻视,忽视; ③安于,习惯于;④更迭,交替 ⑵人多狎易之   (填写序号) 课文迁移法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⑶缘溪而出    词类活用法 乃侧上左崖石罅中:爬上 ⑷皆可亭以赏其趣    6.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称为‘德溪’云”和“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中“为”的含义不同,前者是“称、叫做”的意思,后者是“对、向”的意思。 B.“明莹不可藏针”中的“可”和“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中的“可”意思一样,都是“大约”的意思。 C.“以水明见底”和“以其境过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