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41127

2024届河南省高三三模“生命经纬——孔子与庄子的生死哲学与现代生命观”审题立意及范文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97次 大小:273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庄子,立意,审题,生命观,现代,哲学
  • cover
2024届河南省高三三模(天一大联考)“生命经纬———孔子与庄子的生死哲学与现代生命观”审题立意及范文 【试题原卷出处:天一大联考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学者鲍鹏山说:“孔子看到了,一人的生死,牵动着时代和文化。而庄子看到了,一人的生死,无损于宇宙和世界。” 请结合以上材料,明确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材料类型及考查特点 本材料属于哲理类作文题,通过引用学者鲍鹏山关于孔子与庄子对于生死看法的对比,旨在考查学生对于人生价值、个人与世界关系等深层次哲学问题的思考能力,以及如何从中提炼观点并展开论述的能力。这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广阔的视野,能够从不同维度剖析问题,展现个性化的见解。 材料解读 分层解读: 第一句:“学者鲍鹏山说:” 引言部分,指明信息来源,提示读者即将探讨的内容出自学者鲍鹏山的见解,为后续内容提供权威性背景。 第二句:“孔子看到了,一人的生死,牵动着时代和文化。” 关键词:孔子、生死、时代、文化。 这句话从孔子的视角出发,强调个人的生死不仅仅是个人事件,而是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紧密相连。孔子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特别是其言行思想,能够影响甚至改变时代的风气和文化的走向,体现了儒家重视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影响力的思想。 连接词:“而” 表示对比转折,引导读者注意接下来的信息将与前文形成对照。 第三句:“庄子看到了,一人的生死,无损于宇宙和世界。” 关键词:庄子、生死、宇宙、世界。 从庄子的视角来阐述,强调个人的生死在广阔的宇宙和世界的宏大视角下显得渺小且不造成实质性的损害。这反映了道家的宇宙观,即个体生命虽然宝贵,但在自然万物和宇宙运行的规律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倡导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超脱与自由,而非过分执着于生死与物质世界。 整体解读: 这段材料通过对比孔子与庄子对生死的不同理解,实际上提出了两个核心观点: 一是人的生死在社会文化层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孔子视角); 二是人的生死在宇宙的宏大背景下显得相对无关紧要,强调个人应有超越生死的精神追求(庄子视角)。 这种对比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角度,既可以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可以深入分析个人存在与宇宙自然的哲学思考,为作文的立意和论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小结: 孔子的视角:关注个体生命在社会历史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强调人之生死不仅仅是生物学事件,更是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庄子的视角:认为个人生死相对于浩瀚宇宙而言微不足道,倡导超脱生死的逍遥自在,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对比分析:二者虽视角不同,但都触及了人类存在意义的核心问题,提供了不同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二、审题步骤与方法 阅读理解:首先,仔细阅读材料,理解鲍鹏山提到的孔子与庄子对生死的不同视角。孔子强调个体生命的社会文化价值,而庄子则侧重于个体生死在宇宙自然中的渺小与淡然。 关键词提取:“生死”、“时代和文化”、“宇宙和世界”。这三个词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分别指向个人生命的有限性与社会文化、宇宙自然的无限性之间的关系。 对比分析:对比孔子与庄子的观点,分析其背后的哲学思想,理解两者看待生死的差异及其深层含义。 提炼主题:结合个人理解,提炼出一个或几个与材料相关的中心论点,如“个人价值与宇宙秩序的和谐”、“生死观念的文化与哲学反思”等。 三、材料立意 立意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例如: 人生价值的多元性:探讨个人生命如何在不同的思想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个人与宇宙的关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