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写作指导课。本单元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想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本课以“文从字顺”为教学内容,要求我们平时必须注重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写作时需要关注遣词造句,构筑篇章;写完后更需要认真推敲,反复修改,这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多数能够学习课内文章进行仿写或创作,但往往欠具体,部分学生能用上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描写。另外仍有极小部分学生写作有严重困难,难以独立成文。另外,近几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错别字和基础病句比较多,也有个别学生所写的作文存在严重病句,思路混乱的情况。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从字顺的涵义,学会模仿,了解用词准确、连贯表达的重要性。 2.学会观察。 【教学难点】 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句子是文章的骨干。必须一个个的句子都通顺、明白,全篇文章才能通顺、明白。一篇文章中有若干不通的句子,无论如何不会是一篇好文章。”读了这段话,同学们有怎样的思考?这段话强调了写作中最基本的要求———文从字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作文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二、教学开展 1.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明确概念。 默读教材P127的内容,在文中勾画出重点语句,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词恰当、妥帖,所用词语能准确表情达意;二是句与句之间通顺连贯。 ◎怎样做到“文从字顺”? 首先,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其次,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前后句子在意义上要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文意的承接转折要合乎事理;叙述的人称或角度不要随意变来变去。最后,写完后要自己读一读,或请别人来读一读。看是否拗口、含混、不顺畅,并进行相应修改。 2.探究活动二:实例分析,习得方法。 (1)句子修改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说说这四个句子表达是否妥当。 ①一位胖得像肥猪一样的阿姨挤上了车。 “胖得像肥猪”带有贬义色彩,用词不恰当。 ②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烧毁”与“洗劫”词序不当,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 ③三个学校的领导来开会。 是“三所学校的领导”还是“一个学校的三个领导”,表意不清,有歧义。 ④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转动,我将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转动”与前面的“火焰”搭配不当。 ◎根据对以上句子的分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修改,使句子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①一位胖胖的阿姨挤上了车。(注意分寸,恰当用词) ②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调整词序,表达清晰) ③学校的三个领导来开会。(消除歧义,表意明确) ④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温暖,我将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注意词义,搭配恰当) ◎从这些句子表达中,你发现怎样可以做到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①辨析词义,搭配恰当;②合理安排词序,表意清晰;③注意词语的情感色彩,恰当用词;④消除歧义,表意明确。 (2)段落修改 ◎朗读下面这段文字,分析句子表达是否连贯。 门前是一条河,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没有紧承前面的“河”来讲,内容不连贯,而且主语是景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