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47232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4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10-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35191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3-2024,PPT
  • cover
(课件网) 让·乔诺 《植树的牧羊人》 三维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2.精读中间叙述部分,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四 导入新课 一个人,一双手,一颗颗种子埋下,一棵棵小树扎根;几十年,几经世事变迁,几许沉默守候,几多荒漠变绿洲。这并不是一个神话,创造这一奇迹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牧羊人。是什么力量让他改变了这片荒漠?是他对信念的坚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共同探寻“坚守”的意义。 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战争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代表作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 背景链接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生活。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尽管如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慷慨( ) 干涸( ) 坍塌( ) 缝隙( ) 酬劳( ) 废墟( ) 薰衣草( ) 滚烫( ) 光秃秃( ) kānɡ kǎi xūn chóu fènɡ xì hé tū tànɡ tān xū ● ● ● ● ● ● ● ● ● ● ● ◆生难字 流淌( ) 硬朗( ) 沉默寡言( ) 刨根问底( ) tǎnɡ páo yìnɡ lǎnɡ ɡuǎ ● ● ● ● ● 【干涸】 【坍塌】 【溜达】 【慷慨】 【刨根问底】 【不毛之地】 干枯,没有水。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散步,闲走。 大方;不吝惜。 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语言的概括。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 默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语言的概括。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事,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开门见山,作者对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精神的评价。 第二层:(2--20)以时间为顺序,写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第三层:(21)赞美老人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用见证者“我”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牧羊人种树的故事。使得文章更加真实;“我”是一个旅人,一个过客,三见牧羊人,这个地方的巨大变化才更让人震撼,这个人,这个地方,这篇文章,就更有神秘感和悬念了。 为什么不直接以牧羊人的口吻叙述故事? 为什么不把“我”塑造成日夜陪伴在“牧羊人”身边,看着他几十年坚持植树的角色?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聚焦“好人” 牧羊人几十年默默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在他的努力下,一切悄然发生着变化。请默读课文,找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聚焦“好人”·寻变化 水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